今年以來,明星通過網絡直播爲家鄉帶貨,或者“明星+官員”爲地方帶貨,已經成爲一種時尚。如演員兼主持人王祖藍爲廣東東莞帶貨、演員閆妮爲陝西帶貨、演員兼導演大鵬爲吉林集安帶貨、歌手阿朵爲湖南湘西帶貨等。每位明星的直播帶貨活動,都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並帶來可觀的產品銷量以及成交額。

近日,歌手、藝術家李玉剛也爲其家鄉吉林公主嶺特色農產品帶貨,加上公主嶺市市長、常務副市長進入拼多多直播間“吆喝”,吸引全網141.7萬網友圍觀,銷售額達201萬元。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直播帶貨活動帶有公益色彩,即所有扶貧產品都將助力脫貧攻堅事業,每成交一單都會拿出一元錢用於精準扶貧。

明星直播帶貨之所以廣受關注,首要原因是明星們自帶流量,會有衆多粉絲來助陣,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其“代言”產品的銷量。而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則有更豐富的內涵,既是幫家鄉銷售特色產品,也是幫家鄉打造新名片。明星“代言”的家鄉農產品,由於是“熟悉的味道”,更能引起網友關注和下單。

以李玉剛“代言”的公主嶺特色農產品玉米爲例。李玉剛說,“玉米就是我小時候喫的口糧,是我一直忘不了的家鄉味道。每次回到公主嶺,我一定要讓媽媽給我煮一碗玉米麪條……”這種家鄉及家的味道,應該是真實的,很容易在遊子中引起共鳴。即便籍貫不是公主嶺的遊子,聽到這種故事或許也會被感動。

也就是說,明星爲其家鄉帶貨不是簡單的商業促銷,而是“帶”着一種特殊的感情與味道。如果這種直播帶貨活動還有助於家鄉貧困人口脫貧實現全面小康,無疑會更讓人感動。作爲消費者來說,既關注明星又關注“貨”,而李玉剛式帶貨,則把明星效應與特色貨有機地融爲一體,對類似直播帶貨活動有示範價值。

當然,觀察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活動,不能孤立地看待“明星”與“貨”。如果沒有平臺經濟的快速崛起,沒有直播帶貨形式的不斷創新,沒有影響力大、流量高的網絡平臺,明星帶貨也難“帶”起來。此外,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即“明星+家鄉+好貨+平臺”等,共同構成了明星爲家鄉帶貨的新模式、新場景。

應該說,這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網絡直播帶貨方式。原因是,明星們比較瞭解自己的家鄉以及家鄉的特色產品,也願意投入真情實感去講好家鄉特色產品的故事,而這種故事因爲接地氣、很溫暖,容易被網友關注,得到消費者信任。同時,媒體平臺或者直播平臺也會利用自身優勢爲這種帶貨活動提供多種支持。

目前,不僅央視網等公共網絡平臺利用各自優勢助力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而且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臺也投入了很多資源如資金、技術、流量等支持這類活動。之前,“政企合作 直播助農”“產業帶復工大聯播” 等一系列直播創新模式,幫助大量農戶、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明星爲家鄉帶貨則有更大“魔力”。

事實上,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不是一次性的“買賣”,而是會在部分消費者心中“生根發芽”,推動所“代言”的農產品持續熱銷。比如說,看到或聽到“李玉剛”三個字,容易讓人想起他所“代言”的玉米;看到或者聽到“公主嶺玉米”,容易讓人聯想到李玉剛和他的故事,這就是明星爲家鄉貨“代言”的“魔力”。

當然,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這類推廣活動,還需要不斷去創新、去“深耕”。作爲明星,既要講好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而且爲家鄉“代言”應該是經常性的,不要侷限於某次活動。作爲各大平臺,如何不斷挖掘明星爲家鄉直播帶貨的潛力,如何繼續創新不斷去刷新消費者的視覺、聽覺、感覺,仍需要深入探索再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