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投資界PEdaily 楊謝

這是創投圈2020年又一個死亡案例。

投資界獲悉,知名海外旅遊平臺——世界邦旅行網即將停止運營。6月10日,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趙新宇在朋友圈道別:盼君珍惜,來日方長。目前,世界邦已對外確認了破產清算的消息。

2012年,曾擔任鼎暉投資運營合夥人的張平合創立了世界邦,當時天使投資方陣容豪華——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騰訊早期投資人王樹等大佬。隨後,世界邦成爲了海外定製遊賽道的明星企業,迅速完成了4輪融資,其中頗受關注的是獲得新浪微博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然而,在疫情的重創下,這家明星企業還是撐不住了。更令人唏噓的,這不是今年第一家關門的旅遊企業,應該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8年明星企業,熬不住破產了 創始人發朋友圈告別

又一家旅遊創業公司宣告停止運營,令人唏噓。

投資界獲悉,6月10日晚間,世界邦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兼CEO趙新宇發佈了一條朋友圈: “盼君珍重,來日方長”,並附上一張世界邦旅行網的海報,算是正式回應了外界對這家公司命運的猜測。

資料顯示,世界邦旅行網是一家創辦於2012年的出境自由行企業,8年間已經成長爲該垂直領域的明星企業,活躍用戶超千萬,旅遊服務及資源覆蓋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等地區的六十多個國家、數千個城市。

然而,伴隨着疫情肆虐,全球旅遊行業受到巨大沖擊,這家昔日明星企業也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目前,世界邦已對外確認了破產清算的消息。據瞭解,世界邦選擇破產清算在其內部被認爲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他們覺得可能未來1年甚至更久出境遊都沒有恢復機會。

一切早有端倪。今年5月,就有消費者在其官微上質疑:“你們公司是倒閉了嘛?電話永遠打不通,微信聯絡羣永遠不回覆,倒閉了你也發個通告呀。”

實際上,世界邦旅行網也曾想辦法自救。有員工在微博爆料,疫情期間,世界邦在沒有經過全體員工簽字同意的情況下,直接告知薪資減半,到了6月10日,公司更是直接發郵件通知進入破產清算流程,員工自此被離職,沒有任何補償。

與此同時,世界邦的多名員工也在社交媒體曬出了告別照,跟公司說再見。

45歲下海創業,拿下4輪融資 楊致遠5分鐘決定投他

這是創投圈2020年又一個死亡案例。

世界邦旅行網曾是圈內名副其實的明星企業。2012年,定製遊市場正緩緩打開,45歲的張平合決定上線一個針對海外定製遊的平臺,世界邦旅行網應運而生。

張平合的創業故事一度在圈子裏爲人津津樂道。儘管在創業時已經人到中年,且團隊比起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平均年齡要大出10歲左右,但張平合覺得,“之前加入創業公司,體驗了從1到10從10到100。而創辦世界邦,是從0到1。”

出身投資圈,張平合曾是鼎暉投資的運營合夥人,也是雅虎中國的第一位總裁,並出任過浩方遊戲CEO。正因爲張平合在鼎暉和雅虎的經歷,世界邦旅行網在剛剛上線時,便得到了雅虎創始人楊致遠、騰訊早期投資人王樹等一衆大佬的天使投資。

當中的融資故事頗爲傳奇。坊間流傳,2012年底,張平合去到美國,只跟老領導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聊了5分鐘,對方就決定了要對世界邦旅行網進行投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自雅虎淡出後,楊致遠在中國市場的第一筆投資。

衆所周知,楊致遠並不是一位活躍的投資人,平日出手十分謹慎。他曾透露投資世界邦旅行網的原因:看到了未來在線旅遊市場的潛力,同時也看好世界邦旅行網“直接切到交易裏”的模式。

世界邦旅行網當年確實創造了不錯的成績,公司另一位聯創趙新宇曾公開介紹,僅在兩個月的試運行期間,世界邦旅行網的用戶就已經定製了20個國家2000多個專屬行程。隨後8年裏,世界邦活躍用戶超千萬,服務了六十多個國家、數千個城市。

後面的融資之路越走越順。2013年,世界邦旅行網迅速完成了復星昆仲資本和ChinaRock 風險投資基金的A輪融資,金額近千萬美元。一年後,世界邦完成新浪微博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當時張平合透露,B輪融資有多個投資方,其餘皆是財務投資方,只有新浪微博是其中唯一的戰略投資方。

令人驚訝的是,不到一年後,世界邦獲得了新浪千萬美元追加投資。當時的融資通稿提及,新浪此次追投主要基於對兩個市場的看好:一是旅遊分享經濟市場,二是境外自由行市場,而世界邦在這兩方面的業務與服務都爲當下市場的佼佼者。

定製遊開始成爲一條火熱賽道,迎來了衆多玩家,如六人遊、路書、指南貓等等。據瞭解,從2014年起,定製遊迎來了融資的春天,僅2015年起,定製旅行賽道的投資事件就達到了44起,投資額超30億人民幣。

然而,好景不長。自2015年之後,世界邦旅行網再未獲得融資,就連定製遊這條賽道的融資熱度也開始降了。2018年,已經摸爬滾打過5年的世界邦宣佈,世界邦在2017年第四季度才實現盈利目標,足以見得商業化進程的艱難。直到遇上這次疫情,更多的弊病暴露出來,世界邦倒下。

上半年旅遊業衆生相:國外遊遙遙無期,2557家旅行社悄悄註銷

世界邦旅行網的遭遇,只是疫情下旅遊行業的一縷縮影。

同樣沒能熬過寒冬的還有旅遊簽證領域龍頭企業百程旅行網。今年3月,這家老牌企業宣告關門,百程旅行網在公告中無奈的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資金不能維持公司繼續運轉,希望員工給予理解和支持,並提前做好自謀出路的準備。

現在來看,百程旅行網的“停擺”只是被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疫情之下旅遊企業面臨生死大考,“不求賺錢,只求活下來”,成了今年數千萬旅遊從業者的真實心理寫照。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今年已有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

爲了止損,旅遊行業浩浩蕩蕩地拉開了一場自救潮。做微商、開直播、開啓共享模式等應有盡有。翻看朋友圈,你會發現昔日雲遊四方的導遊同樣在賣力宣傳,只不過內容變成了土特產、服裝、化妝品、酒類等各式商品。

“現在我朋友圈裏,好多導遊都開始靠賣家鄉特產和代購囤貨來補貼家用了。”某旅行社工作人員郭雲介紹,“資歷深的導遊情況還好一點,有些年輕導遊剛剛入行,沒有人脈資源,甚至可能會完全沒有收入,身邊已經有很多人都在考慮轉行了。”

活下去纔是王道。不久前,同爲定製旅遊企業的6人遊旅行網爲了自救,開始跨界賣面膜。“大部分旅遊公司業務下跌超過90%,我們業務同樣受到較大影響。” 6人遊CEO賈建強坦承,做跨界的新業務,也可謂是危機中的轉機,“爲公司開拓了一個新的想象空間。”

爲了給旅遊業提供有力支撐,各地政府也頻放大招。眼下,多地出臺週末休假2.5天的政策,希望爲職工週五下午與週末外出旅遊創造有利條件。

疫情結束後,報復性旅遊會來嗎?目前答案並未明朗。某知名博主在社交平臺表示,“很多人分析疫情過後會迎來報復性消費、旅遊、聚餐等增長,但有的事太久不做的結果是——戒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