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东和张涛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合作,在单原子催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Ir1/FeOx单原子催化剂上Ir单原子与临近载体Fe位之间存在“双金属活性位”的协同催化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前期的工作中制备出Ir1/FeOx单原子催化剂,并发现单原子Ir中心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起主导作用,然而对Ir1/FeOx的微观催化机制却一直没有更深入的认识。

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实验表征发现,在水煤气变换过程中,H2O容易在单原子Ir与载体之间解离,形成Ir-OH与Fe-OH。随后Ir上吸附的CO与Fe结合的氧原子反应形成CO2,进而促进Ir-OH中H向Ir位的转移,降低H2产生的能垒。基于Ir单原子和临近载体Fe原子间的协同化合价变化这一微观过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单原子催化剂“双金属活性位”的协同催化机制。

该项工作为明确单原子—载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也有助于设计出高活性的双位单原子或团簇催化剂。(来源:中国科学报 刘万生 林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