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uto=0&vid=wxv_1370096616610529281

TVP 技術閉門會金融專題回顧

離錢最近的地方是怎麼做數字化轉型的?這是很多人都在關注的問題。今天,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爲代表的新興技術逐漸普及,開始與傳統行業深度結合迸發出新勢能,金融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傳統銀行從 COBOL 語言、老舊 IT 架構的藩籬中醒來,紛紛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從技術、業務、數據三方驅動下開啓邁向未來的數字化進程。很多人以爲銀行搭建自己的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就是在做數字化,實際上卻相差甚遠。

5 月 30 日,騰訊雲 TVP 閉門會邀請了金融行業的技術大咖、諮詢專家與行業專家一起,探討了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給行業、從業者以可供參考的發展方向。

企業架構驅動的銀行數字化轉型

“騰訊雲舉辦的這次【攜傳統,至未來】專題非常好,選取了金融、交通、房產和工業四大傳統行業。在我看來,專題的解讀就是帶着這些傳統行業、傳統企業以及從業者一起,走向數字化時代的未來。這背後不僅僅是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更是行業中人、參與者的思維模式、行爲方式的完整變革。”

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團隊副總經理,同時也是《企業級業務架構設計:方法論與實踐》、《銀行數字化轉型》兩本書籍作者付曉巖老師在開場中對本次閉門會主題做了獨到的詮釋。

數字化轉型這一概念,定義通常出自偏技術的角度。以金融行業爲例,國內外銀行都提過的移動優先,後來的智慧銀行、無人銀行、數據銀行、銀行中臺等都是從技術上下定義。付曉巖老師指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據報道,今年疫情出現後,很多銀行網點停業,但出人意料的是,手機銀行 App 的活躍度在 2 月份不升反降。這並非因爲手機銀行設計問題,不能滿足用戶體驗,關鍵在於金融是一種次生需求,疫情之下經濟下行,連帶着金融需求也隨之降溫。”

從這個角度看,單純從技術上是無法評估銀行的數字化效果的。在他看來,很多中小銀行困於疫情,數字化的首選就是做移動金融,因爲這決定其在疫情期間業務是否還能順利開展,但如果奔着這個目的去做數字化,效果可能無法得到保證。

“一個時代意味着什麼呢?對生活在這個時代裏面的人而言,它是社會制度的變化,整個頂層設計的變化,企業管理模式的變化,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思維和行爲習慣的變化,是一種全方位的變化。”

數字化轉型與信息化之間的跳躍並不像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那樣巨大,因爲數字化發展所依靠的正是信息化,從這個角度看,數字化是信息化的第二曲線。

很多數字化時代要用到的技術今天已經出現了,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向前發展。基於此,付曉巖老師提出了數字化銀行的全景藍圖,如下圖:

以此爲依託,數字化銀行的關鍵技術則包括以下這些方面與層次:

“數字化轉型真正需要的時間大概在 20 到 30 年間,這個時間窗口足夠大型銀行轉身兩次半。”

因此,付曉巖老師提出了企業架構驅動的數字化轉型理論。這當中,刷新業務思維最重要,銀行必須認識到軟件必將包圍一切,企業必須駕馭軟件,進而讓自己的業務思維結構化。

從路徑上來看,應該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定下戰略轉型的方向,然後架構轉型調整結構,再細化到技術與業務兩個層面上實行轉型與融合。

“理想的企業架構是從戰略到實現可以被完整串接起來的。在業務架構部分描述的戰略如何轉化成能力,轉化成需求,落實到每一個細分的業務活動上,細分的業務活動形成標準化的企業結構之後,再傳導到 IT 上,跟 IT 的實現映射起來,這是在企業架構裏面追求的理想,這種理想也是我們真正能夠駕馭未來的結構。”

Q:如何改變傳統企業決策者的思維與認知以推進數字化轉型?

A: 在企業裏面,如果你認爲觀點是正確的,那就應該儘可能地去影響你的領導,但如果你對領導影響力有限,那也不能強求。能說服的就儘量說服,不能說服的,架構師也不是一次就能說服所有人,但是你能把一個想法種在對方的腦袋裏,時間可能會證明一些東西,有一些變化有可能是外來的壓力,他可能昨天沒想通,今天沒想通,明天有一個競爭對手突然殺出來,他自己就想通了。

所以你能說服領導當然是好事,說服不了的話你也把這個思想種在他的腦子裏,大家都爲這個時代的發展盡一份力,儘管這可能是微薄的力量。平時多跟領導加強聯繫,多爭取一些信任,也會輔助你的說服力,當然,我們都清楚最重要的說服力來自事實。

付曉巖老師還在直播過程中回覆了多個觀衆提問,篇幅原因,此處不再細表。

騰訊雲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

“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大行並不是最早的實踐者,卻是最深的思考者。2018 年建行第一家建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之後的工行、中行、農行、交行等紛紛都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一方面是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吸引人才,增強金融科技的能力,實現對銀行內部的賦能;另一方面走後端的金融科技生態合作,做金融科技能力的輸出,最終服務於金融業務。”

騰訊金融雲國有大行業務中心技術總監趙明明向與會者介紹了數字化轉型中的大行角色,同時從騰訊的角度給出了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理解與實踐。

1. 騰訊對銀行數字化的理解

銀行對公業務萎縮、零售業務增長;物理網點的萎縮,移動化的發展,這些銀行業務模式和經營狀態的變遷是促進銀行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動力。

此次疫情下很多中小金融機構艱難求生,反映出其線上建設整體相對落後。營業網點受疫情影響被關閉對這些機構的業務造成很大影響,甚至業務能否順利展開都成了問題。

我們認爲數字化銀行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1)數字化的核心能力

數字化的核心能力包括:

分佈式架構能力:無論上層的業務中臺或業務智能化的擴展,還是對資源快速調度的要求,都要基於雲化分佈式架構的基礎設施去實現。

數據分析能力:後續不管是在業務的優化,業務創新,業務運營能力的提升,都是以數據驅動的,都要基於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的能力。

創新技術的掌握:包括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RPA 技術等等。這些都是銀行構建數字化核心能力裏面需要具備的。

(2)敏捷智能的業務平臺

打造智能業務平臺和適配的敏捷化組織架構方面,大行已經走在了業界前面。

銀行的架構體系以及機制層面對銀行的創新、存在一些制約,大行紛紛通過成立市場化運作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方式實現敏捷化組織架構,通過構建敏捷化的業務中臺能力,基於數據驅動運營優化和服務能力提升,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業務的高效擴展和智能化運營。

(3)無界數字生態

這其中包括線上線下渠道的整合及數字化,也包括金融能力的開放。

騰訊從 2018 年做組織架構調整,從消費互聯網往產業互聯網轉型之後,致力於對各行各業做數字化賦能,提升行業數字化的能力。

2. 三位一體的騰訊雲數字化解決方案

上圖爲騰訊雲向金融行業提供的數字化銀行全套解決方案。

(1)技術方面

提供自主可控的基礎設施平臺,這其中包括雲平臺、大數據平臺、AI 平臺,提供雲化基礎設施的能力。

騰訊雲目前跟很多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在合作,既可以滿足金融機構構建內部私有云,也可以實現集團雲、行業雲和生態雲。

(2)敏捷方面

騰訊雲提供諸多敏捷工具,包括通過移動開發平臺快速構建 APP、小程序、公衆號和 H5,幫助金融機構構建體驗一致,多端協同的的 C 端渠道的入口。

騰訊雲還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金融分佈式金融業務服務框架,幫助用戶快速構建創新業務平臺,基於平臺實現創新業務的快速迭代和落地,快速對外提供服務。

騰訊基於自身 20 年的沉澱,對金融機構輸出風控、營銷平臺和運營方案等,這也是我們基於技術平臺之上幫助金融機構打造金融業務相關的敏捷能力。

(3)生態方面

一方面我們提供工具,比如企業微信、音視頻等,幫助用戶構建其金融開放生態。

另外我們也提供騰訊系的場景,比如雲支付,可以打通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和 C 端的用戶,從而擴展整個生態渠道,我們希望幫助金融機構形成一個自成體系、閉環的生態環境。

在直播過程中,趙明明老師分別介紹了某銀行通過騰訊 TCE 專有云構建開放銀行和張家港農商銀行在覈心數據庫中的首次國產化實現案例。直播最後,趙明明老師介紹了目前騰訊雲在金融行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他最後總結道:

目前數字化是一個時代的趨勢,它並不因爲某些人認知的不同而阻礙整個時代的演化趨勢。我們希望騰訊作爲一家金融科技企業,可以通過我們的解決方案、產品和技術服務幫助銀行和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成爲大家數字化轉型路上的最佳助手。

Q:在監管合規要求下,中小銀行的雲化建設有何經驗?

A: 銀行在金融機構裏面是相對比較特殊的角色,除了承擔金融科技創新或金融業務創新的職責之外,還受到了很強的監管措施的影響。銀保監非常明確要求金融業務,尤其是銀行的金融業務是不能上到公有云的。

所以對於中小機構來說只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要去選擇搭建私有云環境,另外一個是有一些跟他的業務數據或銀行業務不相關的,比如開發測試類的也很難放到公有云。很多時候中小金融機構也需要搭建自己的一套私有云環境,這是因爲不是從集約式模式或成本節約的角度出發,而是從監管的角度出發。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團體雲,團體雲也就是我們原來所說的金融行業雲,人行和監管機構也在建立團體雲的相關資質和標準,我們希望有類似的標準和具體的制度出來。

後續很多中小金融機構或中小銀行在搭建雲環境的時候可以用行業內已經有的團體雲,比如我們跟大型頭部金融機構建立的生態雲等。我們可以看到從後續的選擇性上來說,除了構建私有云之外,團體雲也可能是一個方向,當然我們要看這個政策什麼時候能夠落地。

銀行業務轉型與數據智能

“很多人都在談數字化,卻很少有文章把數字化解釋清楚了,我在諮詢公司工作,也經常疑惑數字化的真正含義究竟是什麼。數字化時代的業務方式,與客戶的連接都不像從前那樣看得見、摸得着,而是通過數據、模型的分析與猜測。在很多方面,數字化未必做得比從前好,卻仍是我們需要思考怎麼去調整適應的問題。”

來自 ThoughtWorks 的首席金融數據科學家常國珍博士在開場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角度,在他看來,數字化時代的很多業務模式與客戶關係更加抽象,反而沒有像之前的線下客戶拜訪、用戶關懷做得實在。

常國珍博士指出,當下是一個消費者主權的時代,商業模式上的核心是以客戶體驗爲中心。

如上圖所示,不管是金融行業還是其他行業,其商業模式本質上都是在圍繞客戶體驗做文章。從建立場景、擴大聯接、產生洞察、產生影響進而到強化粘性,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行業的數據資產就成爲了創新的關鍵,它一方面可以倒逼傳統業務主動做建設、優化、整合,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創新應用,實現跨界、探索與融合。最終形成業務驅動、數據驅動、用戶驅動的三位一體。

新的商業模式帶來新的 IT 要求。過去 IT 部門更多是成本中心,過去 IT 的發展大部分是做 ERP,把業務流程化。很多企業的 ERP 上線之後,財務和 HR 能用,其他的好像都不太用。

原因何在?不是產品的問題,也不是 IT 的問題,而是組織流程的問題,組織流程形式沒變過。很多企業號稱進行流程化改造了,其實還是部門林立,這是假的流程改造。我們現在說的數字化改造,可以打着數字化改造的旗號先把流程化改造完成。

常國珍博士相信,未來的企業在流程化改造的基礎上是共治的,也就是說 IT 將來會是業務的一個合作伙伴。

過去我們稱企業爲法人,未來的企業我們或許可以稱其爲智人。理想狀態下,它通過流程化進行智能化改造,像人一樣進行自動決策。

基於此,常國珍博士提出了一個數字化的 EDIT 模型:

  • E:Exploration,探索——指標體系;
  • D:Diagnosis,診斷——性質分析法,數量分析法;
  • I:Instruction,指導——知識庫,策略庫,流程模板;
  • T:Tools,工具——數據模型,算法模型,優化模型。

常國珍博士表示,數字化改造應該是全員參與的,而不是很多人認爲的外聘 IT 牛人、或是諮詢公司來主導。數字化的前三個階段都需要業務人員強介入甚至主導,分析人員、建模人員是輔助性質的,只出現在工具層面上。

分享最後,常國珍博士也提出了 ThoughtWorks 的數字化願景藍圖:

我們所提的數字化理念不是大行要跟互聯網公司比,小行要跟大行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創造出有自己特點的業務,發展有自己特點的 IT 系統支持。思考如何降低運營的摩擦,如何構建起企業的平臺級戰略,如何增強自己的客戶體驗,這些做好了之後,中間有能力的支持,最終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Q:談談數據可用性和數據治理的經驗?

A: 大家提到數據的可用性就會想到數據治理,一提到數據治理就會想到是不是要做一個很大的、全面的,其實不是。過去我們是基於場景來建模的,比如小微貸款我們會發現很多客戶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因爲業務人員並不考覈他的數據完整性,比如企業地址或者聯繫人信息。還有客戶經理拜訪的信息,很多時候是缺失的。

最近小微貸款大家比較關心,很多人說你給我做一個精準營銷模型吧,我們需要先看數據是什麼情況,客戶量是多少,業務流程是怎麼走的,難點在哪裏,再看看過去是怎麼拜訪的,拜訪的頻次是什麼,話術是什麼。

很多人說你不是做建模的嘛,你怎麼跟業務人員跑到一塊了。問題是你不跟業務人員跑到一塊,這些數據就拿不到,我們就要跟他們混在一起,把他們的痛點了解清楚,制定未來數據治理的方針,同時進行小規模的試驗,帶着業務人員一塊用數據的方法、用模型的方法幫他一步步推進。

過去沒有客戶反饋沒關係,我們建模的人幫他做客戶畫像,幫他打印出客戶列表,根據客戶信息做客戶的深度畫像,知道他持有什麼產品,他有什麼行爲偏好,他的資金情況,我們會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告訴客戶經理這時候你要營銷了。

前年和去年我們幹過一兩次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就得到了業務人員的認可,後續採集信息過程中,無論是客戶的基本信息還是互動信息,都逐漸進入到數據庫裏面。

打造金融新生態

“騰訊雲在整個金融行業,底層的 IaaS 和 PaaS 平臺是騰訊內部的積累和框架輸出爲主,在科技服務這塊騰訊自己也沉澱了一些能力,但是在銀行、互金、保險和資管領域,對業務的理解我們需要更多補齊的能力。什麼叫新生態呢?我的理解是我們跟夥伴之間的能力補齊,夥伴對金融業務的理解加上我們對互聯網的理解共同成就了很多機構所需要的新能力。”

騰訊雲金融生態總監張緒源老師給出了自己對金融新生態的定義。在金融行業,騰訊雲與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代表以及衆多中小型金融機構、保險、券商等都構建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他介紹到,騰訊給合作伙伴提供了全方位的權益支撐:

  • 第一,資本合作策略。騰訊內部有一個戰略投資體系,通過三大工具平臺、產業基地做支撐,並提供資源、技術、資本扶持;
  • 第二,內部生態連接。幫助合作伙伴連接騰訊集團內部與騰訊系百萬客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第三,合作伙伴分成新生態。對行業補齊能力,基於騰訊雲的能力進行技術開發、產品打造、解決方案分成和雲資源分潤等;
  • 第四,針對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騰訊雲官網展示平臺;
  • 第五,在市場計劃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市場資源,從線上、線下到聯合開發兼容幷包;
  • 第六,提供聯合創新實驗室,以虛擬資源池的形式把合作伙伴的應用跑起來、做測試,加速合作伙伴的應用優化;
  • 第七,對合作夥伴提供培訓環境,賦能夥伴關於數字化和雲的轉型。

張緒源老師在分享過程中還介紹了包括跟合作伙伴聯合打造的創新產品虛擬營業廳,以及營銷平臺的創新案例。在這背後,金融夥伴與騰訊合作,充分利用了騰訊的移動、音視頻能力,客戶做到直接即採即用。同時兩方互通有無,最終實現平臺化完整營銷體系的提供。

Q:騰訊 AI 錄音錄像使用方面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智能化能做到什麼程度?

A: 騰訊有一個優圖實驗室提供人臉識別技術,通過率、識別率、糾正率、誤判率都非常高,在微衆銀行和很多金融機構裏都使用了騰訊的人臉識別能力。

在錄音錄像上,騰訊本身的音視頻能力很強,我們經過監管合規的要求,也做了合規性的改進。智能化的程度,無非就是我們通過多要素認證,把人臉和公安部的身份證信息進行匹配做活體監測。

舉個例子,有些人臉識別需要做一下張張嘴、擺擺頭。我們在一些銀行和機構調研發現,有些年齡大的人,或者不理解我們這個提示的人很難理解我們提示的動作,導致很多客戶就流失了。

後來我們做了光線活體監測,能判斷這個人是否爲活體。這種情況就省卻了要張嘴、眨眼、搖頭的動作要求,我們通過光線的變化進行活體監測,讓用戶無感知就能實現活體監測。這就把漏斗打開了,把一些年長的用戶在人臉識別裏面也能納入進來。

分享最後,本場主持人好買財富架構總監王曄倞也做了精闢的總結:

在過去的十年裏,各種金融科技企業迅速的發展給了傳統銀行帶來很大的衝擊,不過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銀行去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變革企業架構,加大科技創新,從而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更貼心的服務去滿足現在的客戶需求,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傳統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雲加社區(ID:QcloudCommunity)。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fT2yLHDKKN4rkZ3yPyUr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