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素衣回中原

你们都过结婚纪念日吗?

反正我不过。据我所知,很多中年妇女都不过。

包括娘娘孙俪。

前几天,邓超问她,结婚纪念日想要什么礼物。

她是这么回答的:

「你别跟我说话就行,让我安静一天…… 」

不愧是娘娘,连结婚纪念日都安排得这么炫酷霸气。

问了一圈身边的姐妹们,还过结婚纪念日么?答案惊人地雷同:「不过!送什么礼物,都不如让我静静。」

只有一个小姐妹例外。她说,「今年的结婚纪念日,我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了间大床房…… 」

一句话勾起了本人熊熊燃烧的八卦心,刚要夸她半老徐娘风韵犹存情趣不减,就听见她悠悠地接了一句:「我一个人在那里美美地睡了一天!你 知道吗?我已经3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这大概就是中年婚姻最真实的写照。

你们这些中年妇女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边嫌弃老公不够浪漫体贴,一边又连轰带赶地要人家闭嘴?年轻人表示不能理解:至于么?

至于!

但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开始务实(越活越糙)的?这事得好好捋一捋。

闺蜜说,其实一开始我们也过纪念日啊。

第一年,他送了我一台吸尘器,让我做家务时不要太累;

第二年,他送了我一坛泡菜,说感情就像泡菜,越泡越浓;

第三年,他送了我一套锅子,说要庆祝老夫老妻还没散伙;

第四年,我实在是怕了,让他千万别再送我任何东西了,咱不过结婚纪念日了还不行么……

你说,好好的结婚纪念日,送礼就送礼吧,怎么愣是送出了一股劳动妇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画风?

有时候真的理解不了这些直男老公的脑回路。明明一支口红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整得这么没心没肺。

所以啊,过不过结婚纪念日,对于我们中年妇女来说,真的没什么。没有惊喜,我们认命,但求别来添堵就好了,行么?

为什么中年妇女最需要的就是静静?

还不是因为摊上了不太 「懂事 」的队友。

同样都是辅导作业,妈妈们总是严格要求,生怕孩子落下功课,你交给爸爸试试?分分钟给你破坏劳动果实。

让儿子背来听听,儿子:「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一双。举头望明月,低头见蟑螂。 」她气得想打人,老公却在旁边笑得跟偷油老鼠似的……

同样都是养娃带娃,妈妈们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为他遮风避雨。

爸爸呢?抢孩子的零食,和孩子因为游戏打架,把孩子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一口气吹塌……简直就是幼稚鬼一个。

同样都是时间管理,妈妈们好像就是有种特异功能,事无巨细整理得明明白白,除了记住自己的项目截止时间、开会时间、拜访客户的时间,她们还能记住孩子什么时候打疫苗、什么时候打卡、什么时候交作业、什么时候上补习班、什么时候郊游、什么时候开家长会……班级家长群里,活跃的永远是妈妈。

爸爸:不记得,不知道,没人和我说。大概他们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用带娃、出门和兄弟胡吃海塞的时间吧。

同样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每天能喊800遍妈妈。让爸爸带娃试试?每5分钟一次:你妈呢?

当你被老大的作业气到恨不得原地爆炸,老二远远地爬过来求亲亲抱抱时,再看看那个队友,独自岁月静好,刷手机刷得笑出了声……气就不打一处来。

很多中年爸爸都拥有一项神奇的技能:隐形。

一到你需要他的时候,就到处找不到人;一到你忙完所有的事,人就立刻回来了……

这种局面,可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很多人说,到老了自然就好了。

还真未必。

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疫情期间,有人采访国外一对结婚60多年的老夫妻,说最近不让出门了,你们需要接受隔离,现在有两个选择:

A、把你俩关在一起隔离;

B、……

老太太的答案让人笑喷:

这是有多嫌弃?熬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老了还想要静静……

中年妇女岂不是生无可恋?

当然不是了。我们一个人就可以活成一支队伍,怕什么。

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吐槽:

越到中年越是发现,什么结婚纪念日,情人节,七夕……统统都不重要,没人给你添堵最重要。

一个闺蜜评论:我只配过儿童节(给孩子过节)。

另一个闺蜜评论:我基本上每天都在过劳动节(身心俱疲)。

还有个闺蜜评论:我只过重阳节(一颗沧桑的心)……

看到大家的各种精彩评论,瞬间满血复活。

所以,是什么支撑中年妇女一路升级打怪?

是她的闺蜜。

作家黄佟佟写过一段话:

女人真正的相知一般要等到中年之后,因为那时她们才会发现,无论你曾经多么美,多么有名,多么有钱,男人绝对不是最后归宿。大家必须相互扶持,面对共同的命运——孤独。

这段话有点深沉。但生活确实如此,最懂你的人也许并不是你的枕边人,而是和你一起同仇敌忾的金刚姐妹啊。

老公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20多岁正在过结婚纪念日的你们,希望你们能继续幸福下去;

30多岁渐渐清醒的你们,没关系,希望你们交几个知心的好姐妹,一起升级打怪,继续爱这热气腾腾的生活。

- End -

作者: 素衣回中原,一个不老村姑,自由撰稿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直播预告-

孩子为什么会过敏?食物过敏的表现有哪些?出现食物过敏后,如何科学应对?

2020年6月16日15: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向莉,将对话消化中心主任医师沈惠青,与大家一起聊聊儿童过敏这件事!

关注直播还将有机会获得我们送出的精美礼物:一本《儿童过敏公开课》+一个《父母必读》创刊40周年精美帆布袋!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