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羣經之首的《易經》可謂博大精深,敢說完全讀懂的人寥寥無幾,甚至一個都沒有。其實這部書到底有多偉大,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不過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那樣:讀一部《易經》只懂其中一卦,足以受用一生了!

這位網友說得在理。我們不能說把《易經》完全讀懂,至少用功夫去鑽研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弄清楚了真的受用一輩子。現就以乾卦爲例,來說一說爲什麼就讀懂《易經》中的一卦,也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也獲得了指導人生之路的智慧。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乾卦六爻的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

短短几行字,卻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比較熟悉的恐怕是「亢龍有悔」,這是喬峯降龍十八掌最厲害的一招。不過要理解這六個爻辭並不難,難的是學以致用,真正用到我們生活當中。

初九:潛龍勿用。

這一爻告訴我們在不適宜表現自己的階段,就要沉得住氣去修煉自己的內功,千萬不要爲了出風頭而貿然表現,否則就有可能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給將來埋下禍根。說白了,如果你認爲自己是一條龍,就應當暫時掩蓋鋒芒,還沒有合適發揮才能的機會就得安心潛伏下來。

比如你新到一個地方,還未熟悉周圍情況時就急於表現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得相當搶眼,以爲這樣做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效果卻適得其反。因爲別人看到你鋒芒畢露,自然對你多加提防,甚至因爲嫉妒而懷恨在心,一有機會就在別人面前詆譭你。可見潛龍勿用,不是不讓你用,而是不該用(表現)時就懂得蟄伏,否則一定容易出事。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當你蟄伏一段時間了,自身實力得到了他人的認可,自身也已修煉到一定程度,再「潛」下去已經沒有多大必要,這時就可以尋找機會表現自己了。就像諸葛亮出山前蟄伏了27年,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決定出山,因爲他知道以自己的才華,在賞識自己的大人物面前一定有展現的機會,這時不出山更待何時?

到了九二這階段,你就無需像在初九那樣小心翼翼了,因爲別人認可你了且給你展示才華的舞臺,就放開去表現。此時你若是過於謙虛,不僅給人虛僞的印象,還被別人說成沒有本事只會靠嘴皮子說說而已,不值得信賴。因此,你就應該趁此機會展現出自己的實力,讓懷疑自己的人閉嘴,也增加了自己的威望。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過了九二階段,你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固然欣喜,可你卻不能因此得意洋洋而忘記提升自己,否則一旦有差錯或做得不好就馬上被別人抓住不放。這時你得時時保持警惕之心,比之前更有憂患意識,時刻多想一想自己有哪些事情沒做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提高,這樣才能做到沒有差錯。

在九三階段,除了有憂患意識之外,還得像在初九那樣蟄伏繼續提升自己,保證日夜精進爲下一階段做準備。因爲這時已是一個階段的頂點了,你若有能力自然不甘心長時間待在小廟裏,一旦有機會前進一步時就想辦法實現飛躍,才能可能實現人生的突破。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當你有了前期的積累,有了一身的才華和豐富的生活工作經驗,必然渴望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在九四階段,只要有用武之地你就不要錯過,大膽地放手去試,一般不會出現多大的問題。如果你成功了就實現了人生的大躍進,一躍成爲大人物;即使失敗了,也不外乎從頭再來,至少你努力去嘗試了。

倘若你連嘗試都不肯嘗試,就只能一輩子待在這個階段裏,或者越混越差,因爲你沒有勇氣往前邁一步,從而錯過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許多人走到了這一步就不敢有其他想法,那麼這輩子恐怕不會有多大的成就了,不過也過得相對安穩,只是不上不下的身份比較尷尬罷了,這不也是一部分人的生活現狀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人生到了九五階段已經圓滿了,而皇帝的九五至尊也是這麼來的。比如你通過半輩子的努力終於做到了行業內的領導者,已是人生的一大成就,就像飛龍在天一樣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你可以站在高處去俯瞰衆人了,你還看到當年跟自己一起出道的小夥伴們還在山腳奮力掙扎,生出無限感慨。

可在九五階段不是一勞永逸的,在肩負更大責任的同時你必須時刻提防自己身邊的小人們,也要警惕周圍其他人虎視眈眈的目光,畢竟他們曾是你最強的競爭對手。你若是做事不小心或者說錯了話,就有可能被別人抓住把柄把你拉下臺。雖說無限風光在險峯,但是不小心摔下來則粉身碎骨。

上九:亢龍有悔。

在上九階段已是一個人發展的頂端了,也意味着你沒有向前一步的可能,因爲在一個行業裏已是無可爭議的王者。這時你考慮的不是如何擴大自己的野心,而是擺正心態去思考各種禁忌,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要及時做好,尤其不要疏遠一直支持自己的人,以及不要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威脅。

高處不勝寒。倘若你認爲經歷了九五階段到了上九就可以爲所欲爲,一切由自己說了算,完全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眼裏,那麼你離失敗不遠了。就如秦始皇那樣一意孤行,不僅身邊輔佐自己的人有了叛離之心,而且得不到下層老百姓的支持,到最後自然沒有好下場。

總之,一部《易經》不是三言兩語就說明白,即使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某一卦中的任何一爻,都可以解讀出不一樣的人生智慧。且不說《易經》到底有多偉大,我們也沒有必要全部讀懂它才能更好地生活,只要讀懂其中一卦,就如本文舉例的乾卦,哪怕讀懂一點皮毛也受用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