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後期,太子承乾被廢,李治做了太子。立李治當太子,唐太宗總有些不放心,他總覺得李治懦弱,能不能扛起唐朝這個大梁,唐太宗心裏沒底。可是,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千古一帝也只能如此。於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記錄: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記載,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對近臣說,自從立了太子,我看到什麼就教誨他什麼。看到他喫飯,我會告訴他,你要懂得稼穡的艱難,纔會常有這樣的飯喫。看到他騎馬,我會告訴他,你要懂得勞逸結合,不使之疲勞,才能經常騎它。看到他乘船,我也會告訴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如水,君似舟。看到他在樹下休息,我還會告訴他,木從繩則正,君從諫則聖。

唐太宗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一方面說明他對李治有些擔心,另一方面,大概是想吸取李承乾做太子時的教訓。那時候,唐太宗一心撲在治理國家處理朝政上,對李承乾的管教基本是零。

長孫皇后在世時,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是她在承擔,但長孫皇后正貞觀十年就去世了。之後的七年,李承乾基本上屬於放養狀態。雖然唐太宗也會過問,但他只是問個表面,根本沒有深入過。當李承乾的各種不着調問題都出來時,唐太宗採取了武斷措施。他恨鐵不成鋼,可他沒有想過,李承乾根本就沒有被他訓練成鋼。

輪到李治做太子,唐太宗大概是吸取了教訓,親自教誨接班人。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生活中處處現身說法,教育兒子如何成爲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唐太宗的一顆愛子之心讓人感動。

其實,李治除了性格有些懦弱,在治國上並不差,畢竟從小生活在唐太宗身邊,也算是得了父皇的真傳。只是,他爹和他老婆的光環太大,才顯得他不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