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博士吳武陵騎着一頭老毛驢來給崔郾送行,這可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吳老學究看得上誰?別說崔郾一個侍郎,就是那些三品大員,在吳武陵眼裏也都不正眼看一下。正在喝酒的崔郾趕忙起身迎接這位有名望的老先生。

吳武陵把崔郾拉到一邊,拍着他的肩膀說,朝廷這次讓你去東都洛陽擔任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那也是衆望所歸。我這次來就是給你推薦一個人才。有一個叫杜牧的人,寫了一篇《阿房宮賦》,寫得太好了。

說完,老太學博士也不管崔郾想不想聽,搖頭晃腦地讀起《阿房宮賦》來。文章確實好,崔郾一邊聽一邊稱讚。

看到崔郾的態度,吳武陵說,這樣的文章,這樣的人才,給杜牧評個狀元吧。吳武陵此時和杜牧素不相識,只是偶然聽太學生們讀杜牧的文章,出於喜愛,就向這一年的主考官推薦。

聽了吳老先生的話,崔郾有些爲難,狀元早就定了別人。吳老先生有些遺憾地說,那就退一步,第五名進士及第。

從狀元到第五名,對吳老先生這樣的人來說已經很退讓了,崔郾不答應也得答應。

吳武陵得到答覆,滿意地騎着自己的老毛驢走了,崔郾重新入座繼續喝酒。酒席上,說到吳武陵推薦的杜牧,有人說,杜牧這人才氣是大,只是品行不太好,好出入娛樂場所。

已經答應吳老先生的事,怎麼可以改變?崔郾說,就算杜牧是個殺豬或賣酒的地攤小販,我也不會改變了。

唐代科舉似乎有些奇怪,考試還沒進行,排名已經出來了。之所以有這種現象,和唐代科舉的特點有關。

和後來不同的是,唐代科舉流行行卷,考生在參加考試前先推銷自己,他們會拿着自己的作品各處拜訪名流名家,以文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所以纔有了吳武陵向主考官崔郾推薦杜牧。

就這件事來說,老太學博士吳武陵其實很可愛,他和杜牧素不相識,僅憑一篇文章就向主考官推薦,足見他對人才的支持,老先生如此熱心爲朝廷選拔人才,一片赤誠之心讓人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