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最早一批觀衆,最新一期《歌手》對我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了。

回想第一期的時候,黃綺珊帶來了多大的衝擊啊,她把汪峯那首《等待》唱得迴腸蕩氣,令人毛髮悚然(此處是褒義),能讓人鐵了心跟下去。這檔節目也一直沒有讓我失望,林志炫、韓紅、李健、品冠、陳潔儀,一直到後來的齊豫和劉歡,這些成名多年的歌手將自己最好的演繹無保留地呈現在觀衆面前,爲我們奉上了視聽盛宴,也給這個舞臺留下了堪稱不朽的作品。

然而,八年了,《歌手》的競演模式在修修補補的基礎上一用再用,已經讓人產生了審美疲勞,特別是當歌手們競演完畢,那個尷尬的念排名環節,越來越讓人覺得無聊,好好的聽歌懷舊,硬整成半鹹不淡的排名爭奪戰,有什麼意思呢?

更致命的是,劉歡這一期之後,《歌手》所能開掘的歌手寶藏已經頻臨枯竭,剩下的可選項已經不多,老歌手珍惜羽毛也不會再出來了。沒辦法,最新一期的《歌手》只能求助於新生代,而且還大都是近些年各大綜藝節目的常客,最典型的華晨宇,已經是第二次登上這個舞臺了。

青黃不接,人才凋零,新作品沒有多少,老歌卻一唱再唱,《歌手》之困,莫此爲甚。

《歌手》的困境,也是內地樂壇面臨的困境。

劉歡在上《好聲音》之後,在上《歌手》之前,曾經主導過一檔叫好又叫座的音樂綜藝《中國好歌曲》,主打好作品和不爲大衆所知的“新”歌手。於是我們聽到了霍尊的《卷珠簾》、莫西子詩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裏》等好作品,也知道了杭蓋樂隊和山人樂隊甚至趙雷、趙照等優秀音樂人。

杭蓋樂隊

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這檔節目三期而斬,再也沒有了下文。劉歡借節目推動中國原創音樂發展的期望半途落空,令人嘆息。

內地的原創音樂曾經有機會走上正軌。1986年崔健一曲《一無所有》拉開了內地流行音樂發展的序幕,此後“西北風”、“獄歌”(記得遲志強吧)、搖滾、民謠前後相繼,南北都湧現大量流行一時的原創作品,廣東甚至推出了楊鈺瑩和毛寧這樣精心打造的品牌,更不用說後來更爲成熟的“水木年華”和“羽泉”這類大熱組合了。

令這種欣欣向上的趨勢斷流的,正是沉重打擊了歐美和港臺流行樂壇的盜版、mp3和免費網絡下載。幾乎一夜之間,大量唱片公司破產,簽約歌手失去收入來源,被迫爲生計奔波於各類拼盤演唱會和綜藝節目之間,原先一整套培養歌手、製作音樂的體系隨着唱片公司們的倒下而土崩瓦解。

如今的音樂製作,兩極分化,從唱片時代倖存下來的優秀音樂人和公司,紛紛依附於資本,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淪爲包裝藝人的陪襯。而在網絡時代蜂擁而起的新一代音樂人,成長於看似豐富的音樂土壤之上,其實絕大部分缺乏唱片時代的正規訓練,如同野蠻生長的花草,旋生踵死。個別幸運通過綜藝出頭的,又遇到竭澤而漁的娛樂經紀公司,一旦自己立場不穩(這幾乎是必然的),很快就被過度營銷榨乾,隨後拋棄。

像趙雷這樣紅一陣然後主動迴歸正常生活和創作狀態的簡直是清流,也是內地樂壇未來的希望,但這樣的人實在太少了。

趙雷

2019年,某音樂平臺搖滾榜和嘻哈榜上名列前茅的,都是背後大公司撐着的小鮮肉,難怪鄭鈞說,現在排行榜上的歌,都是屎。

以前的人們是因爲歌曲喜歡上了歌手,如今顛倒過來了。

也許時代真的不同了吧。

在這樣的時代,娛樂至上,流量稱王,而音樂,可以死而無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