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到1985年,非洲爆发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一共有34个国家遭受旱灾,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至少达到1亿5000万。据日内瓦红十字协会统计,饥荒开始的1983年,非洲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或与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不断攀升。

这次旱灾和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1984年,在菲尔·科林斯和鲍勃·格尔多夫(Bob Geldof)的召集下,数十位英国歌手录制了歌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他们知道今天是圣诞节吗?),呼吁大众解囊相助,帮助受灾的非洲饥民。这首歌仅在英美两地就卖出约三百二十万张,筹集了大量用于赈灾的善款。

Bob Geldof

这个消息传到美国,美国的音乐人坐不住了,他们觉得自己也得做点什么。于是,在迈克尔·杰克逊和他的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的主导下,美国流行乐坛的大咖来了一个总动员,其中就有内地听众比较熟悉的莱昂纳尔·里奇、保罗·西蒙、肯尼·罗杰斯、比利·乔、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以及鲍勃·迪伦等人,经过紧张的筹备,1985年1月28日,他们完成了一首大合唱,歌名叫做We Are The World,中文译名《四海一家》。

这首歌从诞生起就注定要成为传奇。

首先,它的作者是迈克尔· 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当时美国乐坛风头正劲的创作者和歌者强强联手,保证了这首歌的艺术品质。其次,参加大合唱的这64位歌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擅长的音乐类型,但他们的合唱毫无违和感,雷鬼、蓝草、摇滚、蓝调、迪斯科、R&B,各种风格融合无间,加上这些教父和女神殿堂级的献声,简直就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最重要的是,这首歌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歌中反复唱着:

“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要人人生活得更美好,从现在做起。

拯救人类生命,就只能靠自己,那光辉的明天,靠我和你”。

一下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八十年代,那时的人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四海一家,守望相助。

迈克尔· 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

We are the world一播出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最后一共筹集到了六千万美元。

大西洋两岸这些参与录制了两首公益歌曲的歌手们一想,不如干脆搞一场义演,为非洲灾民筹集更多的善款。于是,欧美流行音乐史上阵容最强的一场演唱会Live Aid(拯救生命)开始了积极的筹备,并于1985年7月13日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16个小时的演出,总共吸引了140多个国家近15亿的电视观众,皇后乐队的主唱佛莱迪在这个永载史册的舞台上贡献了史诗级的现场表演。

这还没完。第二年,也就是1986年,恰逢世界和平年,在《四海一心》的启发下,当时华语乐坛的新领军人物罗大佑联手张艾嘉等人,邀请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了《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一直到今天都是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大众要表达祈求和平的心愿,它依然是不二之选。

无独有偶。在同一年,内地的音乐人也行动起来了。在中国录音录像出版社、东方歌舞团和北京电视台的策划下,一场向“国际和平年”献礼,向全社会全世界展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风采的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现场的高潮部分就是超过百人的大合唱《让世界充满爱》。

当时的内地歌坛可谓精英尽出,不少人的名字到现在都还令人印象深刻:丁武、韦唯、毛阿敏、田震、付笛声、孙国庆、李玲玉、郑绪岚,蔡国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当属崔健,就在1986年,他以一首惊世骇俗的《一无所有》开启了内地流行音乐的纪年。据说,在合唱的人群中还有未满18岁的王菲,不过她没有被列入名单。

可以说,没有《四海一家》的启发,《明天会更好》和《让世界充满爱》这两首大合唱很有可能就不会面世,所以完全可以说它开创了流行乐坛明星大合唱的新格局,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热心公益、呼吁和平的潮流,充分体现了歌者的道义担当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但另一方面也永远别忘记了人类就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别的国家遭受苦难的时候,力所能及地搭上一把手,这才是正常的人类应该做的事——为了我们共同的明天。

全球化在疫情的摧残下正面临分崩离析,是时候重新唱起《四海一家》了。

不过,这次大合唱的主角,是世界各国的领袖和人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