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是你的家,紅磚碧瓦,祖先鮮血幹磚瓦上,汗滴用作栽花,枯了樹幹再生花,肩過重擔再上吧……”

1982年,一首《陳真》,讓梁小龍在內地走紅,磅礴的氣勢、不屈的胸襟,使其與李小龍、成龍、狄龍並稱“四小龍”,風頭無二。

可誰也沒料到,曇花一現後,梁小龍竟消失了21年。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而誰,又是“操縱”他的幕後玩家?

01

1948年,梁小龍在隨家族遷徙的過程中,悄然而至。他的出生,對一個十三口之家而言,並非喜事。

爲養家餬口,父母靠雜耍唱戲經營着一個小小的粵劇攤。可當時動亂頻仍,誰有閒錢看戲?

喫不飽是常有的事。

可氣的是,梁小龍不僅喫不飽,還常挨人揍。因體型弱小,又經濟拮据,他和奶奶沒少遭人欺負。

爲保護家人,他常偷練鐵砂掌,把手放在米里插來插去,結果被家人痛打一頓。

那會,他滿腦子都是學功夫,無心學習。15歲那年,梁小龍輟學,跟隨叔叔邵小松學武術,正式端起武打這碗飯。

可這碗飯,又怎輕易喫得?

既然要做武術指導,就必得面臨打與被打的痛苦。而且薪水還少的可憐,根本無法養活自己,更別提娶老婆。

不過樑小龍卻很樂觀。他不僅陽光向上,還有一顆“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心。

1972年某天,一位英國士兵在酒吧內公然調戲華人女孩。周圍華人無不斂聲摒棄、不敢造次。

梁小龍見勢,便替女孩教訓了那個洋人,還因此惹出好大的風波。

最後卻因禍得福。

導演吳思遠恰好看見這幕,他暗暗爲梁小龍的好功夫和真膽識叫好,決定讓他進熒屏。

02

成爲正式演員後,梁小龍並未迎來預想中的爆紅。相反,在演了幾個龍套角色後,竟開始沉寂。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

“不要着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縱使傷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爲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

就在灰心沮喪,打算打道回府時,一次偶然的探班,讓他拿到“陳真”這個角色,並如願出演《大俠霍元甲》。

雖不是主角,可那極具辨識的長相以及出色的武打功底,卻瘋狂吸粉。

1982年,他就勢參演《陳真》,並徹底走進海內外觀衆的心。

毫不誇張地說,那時的梁小龍,幾乎是所有內內陸男孩的偶像。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爲人稱頌。

上世紀80年代,梁小龍隨團隊前往內地,見到祖國人民,一時喜不自勝:

“這是我出生後第一次踏上自己的祖國,觀衆對我熱情友好如親人,讓我深受感動。作爲一名中國人,我默默的祝福祖國經濟的騰飛!”

這話擱現在,壓根沒毛病,我們反倒誇他是個真英雄。

可當時,他卻被當做“反面典型”來教訓,臺灣當局甚至責令封殺他,只因那句“我是一名中國人”。

臺灣對他下了“死刑”,香港自然不敢二話。

作爲香港影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梁小龍沒有別的去處,除了沉寂,便有自滅。

03

消失21年後,2003年,周星馳找到梁小龍,請他出演《功夫》,飾“火雲邪神”一角。

說真的,當時他是不樂意的。

作爲曾經的正面英雄,如今卻演一個外形醜陋,又極搞笑下作的角色,豈非自打老臉?

可顧不得了。

自己被封殺這麼多年,如今終於有機會見天日,哪有不抓住的道理?

最終結果我們也看到了:

《功夫》大火,“火雲邪神”則成了90後賜予梁小龍的又一標籤。

不過可惜的是,九年後,他卻與周星馳對簿公堂,稱其“修養不夠,做人太虛僞”。

當年的演出合同中,梁小龍發現周星馳在其中抽成過高,自己稀裏糊塗上了賊船。如今細究起來,才發現上了別人的圈套。

可爲時已晚。

作家桐華曾言:

“也許因爲這個世界有白晝、也有黑夜,有冬天、也有春天,所以光明總是與黑暗交錯,寒冷總是和溫暖相隨。”

初入影視圈,梁小龍不會清楚外表的浮華喧囂,與內在的刀光劍影總是相輔相成;

蟄伏21年,梁小龍不會明白內心的沉潛寂寞,與外面的利慾薰心一直交相輝映。

這麼多年過去,他的心,依舊如“陳真”般熾熱,可這世界,早就不是以前的“功夫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