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主籤人最多被彈劾降職,只有一人被判處死刑。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爲救他,直接給慈禧太后發電報。這個人叫完顏崇厚,所簽訂協議涉及新疆伊犁。

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只有伊犁尚在沙俄控制中。李鴻章感到“與俄議決裂,深爲可慮”,力主通過談判收回伊犁。於是,吏部左侍郎完顏崇厚作爲全權大臣出使沙俄“便宜行事”。完顏崇厚,滿洲鑲黃旗人,洋務派分子。經過1年多談判,次年10月2日他與沙俄方簽訂《裏瓦機亞條約》,正約之外附有一箇中俄《陸路通商章程》。

正約、副約是徹底的喪權辱國條約,中國只部分收回伊犁,所付出代價是:賠償俄軍費500萬盧布;伊犁西部及帖克斯川一帶劃歸俄國;修改費原幹省和喀什噶爾等地邊界,與原塔城界址相比,更有利於俄方;俄取得在嘉峪關、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古城設立領事權利;在蒙古、新疆各地貿易免稅;俄商取得在恰克圖、尼布楚或由科布多經歸化、張家口、東壩、通州運貨到天津的權利;也可由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經嘉峪關,西安或漢中運貨到漢口的權利;可在張家口、嘉峪關、通州、西安、漢中等處沿途經商;俄商由陸路運貨至天津、漢口的進口稅減1/3;俄人可在松花江行船至伯都納,並與沿江一帶居民貿易。

條約內容傳回國內,引發強烈反對,總理衙門認爲這樣一來,收回不收回伊犁沒有什麼不同,“或尚不如不收之爲愈”。李鴻章持則支持條約的態度,稱完顏崇厚是奉旨而行,況且允許他“便宜行事”,有簽訂條約的權利,如果給了他這個權利現在又不同意,“其曲在我”。李鴻章認爲:“崇厚所定俄約,行之雖有後患,若不允行後患更亟”。他主張“只能隨宜設法,徐圖補救”。爲說服總理衙門他說目前“軍心不固,外強中乾,設與俄議決裂,深爲可慮”。

左宗棠與李鴻章歷來主見不同,他主張海防、塞防同等重要,不同意向沙俄屈服,提出終止與沙俄談判,避免決裂,巧妙周旋,必要時可刀槍相見,“堅忍而求勝”。左宗棠的態度強硬,最終得到清廷認可,決定不批准《裏瓦機亞條約》,下令把完顏崇厚治罪,判處死刑,等到秋後問斬。

1880年1月4日,清廷把崇厚“交部嚴加議處”後第二天,沙俄派凱陽德到總理衙門示威,稱此舉破壞兩國友誼,隨後沙俄調集軍隊,對清廷施壓。眼看大戰一觸及發,英、法擔心中俄發生戰爭會影響它們對華貿易,擔心沙俄獲勝會獲取更大對華利益,因此兩國公使要求清廷赦免完顏崇厚,以緩和局勢。

德、美、意、奧也紛紛向總理衙門提出同樣要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被驚動,直接給慈禧太后發電報,要求赦免完顏崇厚。 1880年2月,清廷作出對完顏崇厚暫免斬罪的決定,並派駐英公使曾紀澤兼任駐俄公使,與沙俄重新談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