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或者打開電腦的時候 ,是不是經常看到一些明星代言的遊戲廣告,大多扛着大刀,穿着戰服,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播放,頗具洗腦效果。

據不完全統計,不光是成龍、劉燁、古天樂等明星給遊戲打過廣告,還有吳孟達(達叔)、陳小春甚至還有張家輝。

“渣渣輝”這個詞,就是從香港演員張家輝代言的頁遊廣告中傳出的。因爲張家輝普通話不標準,在他代言的頁遊廣告自我介紹時,把自己的名字“張家輝”讀成“渣渣輝”,造成諧音梗,成爲笑點被網友們調侃,但是也成爲一時的網絡流行詞。

可見明星們代言遊戲廣告不光是爲了掙錢,還是趁機炒作自己一把,這麼多明星,尤其是港臺明星代言遊戲,終極目的當然是爲了掙錢了。

但是從遊戲廠商角度來考慮的話,選擇這些明星尤其港臺明星,其實是有講究的:

第一:這些港臺明星,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對於男性用戶來說,都是盡人皆知的,他們表演的電視劇,都是大家印象深刻的形象,選擇他們代言更能吸引到目標精準的遊戲用戶。

第二:用港臺明星相比起內地明星來,更有娛樂性,也更有話題性,而內地的明星們要麼太貴,要麼就是形象無法和遊戲行業匹配,錢花的再多不起作用也沒用。

最主要是花錢不多,還有一定的話題性和流量作用,這纔是遊戲廠商們選擇這些明星的原因所在,當然了,對於這些明星們來說,代言遊戲和代言其他品牌產品,其實沒有太大區別,畢竟,遊戲出現負面的結果,可能性還是不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