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汉朝的一块心病,自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围后,汉朝上下意识到当时自身国力并不足以与匈奴对抗,于是长期采取和亲政策稳住匈奴,确保边疆的稳定。随着文景之治使汉朝的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此时即位不久的汉武帝血气方刚,试图一改过去对匈奴屈辱的和亲这一外交政策,对匈奴动武。因为他知道,匈奴是喂不饱的狼,每次和亲边疆稳定了数年后,匈奴人又会到边境去骚扰,只有武力才能一劳永逸的去解决匈奴问题。

公元前134年,匈奴向汉武帝提出和亲,这时的太行令王恢建议武帝拒绝和亲,这立即遭到以韩安国为首的诸多大臣的反对,武帝只得作罢。

公元前133年,一位来自马邑的大商人聂壹找到王恢,这位忧国忧民的商人提出可以借和亲之机,将匈奴引进来关门打狗。因为聂壹长期在边境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他,因此具体做法是他假装将马邑献给匈奴单于,然后让汉军埋伏在马邑周围,待单于率大军进入马邑后,便将其围歼,活捉单于。王恢很快就将这个计策上奏,虽然仍有诸多大臣反对,但跃跃欲试的汉武帝最终力排众议,同意了王恢的建议。

当年6月,汉武帝令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精兵30万埋伏在马邑周围的山谷中,令王恢和李息率3万大军出代郡,准备伏击匈奴的辎重部队。准备完毕后,汉武帝令聂壹前往匈奴,聂壹欺骗单于,告知马邑有大量牲畜财物,自己能率手下刺杀马邑县令,然后举城投降,但需要匈奴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军。对此,贪图财物的单于答应了下来,并派使者跟着聂壹。聂壹回到马邑后,与县令商量杀死一名囚犯,将其首级挂在城楼冒充是县令的头颅。

单于得知“事成”后,亲率10万大军赶往马邑。当大军走到离马邑百里距离的地方后,看到附近有大量牲畜,但无人放牧,便产生了怀疑。于是,单于攻下了附近的一处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然而,贪生怕死的尉史将汉军的马邑之谋和盘托出,这让单于十分意外。就这样,单于下令撤兵,匈奴大军毫发无损地撤离了。

马邑之谋的失败让汉武帝十分震怒,并将王恢下狱,廷尉以畏敌观望的罪名判处其死刑,王恢一度托人找到丞相田蚡,通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求情,但这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万念俱灰的王恢最后在狱中自尽。其实话说回来,王恢的死确实是很冤,罪魁祸首应该是那个泄密的尉史。

另外,马邑之谋彻底让汉朝和匈奴撕破了脸皮,匈奴开始四处出兵,大规模袭击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谋。汉武帝也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出兵征讨匈奴,汉匈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就此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