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將門虎女蓉姐,結局非常好。

她英勇救了弟弟之後,盛明蘭將她視爲己出。盛明蘭會溫柔地握着她的手寫字,還仔細地給她挑選了婆家,並且親自回京爲她操持婚事,以讓京城所有的人知道,他們顧家對這個庶女的看重。

蓉姐嫁給了常嬤嬤的孫子常年,兩榜進士,頗有餘閣老之風。

餘閣老曾經受過恩師的扶持,寵愛了妻子一生。而常年經盛明蘭引薦讀書,又得顧盛兩家的大力扶持,對蓉姐自然差不到哪裏去。

蓉姐,孃家,繼母疼愛,弟弟愛護,父親有權有勢。婆家,沒有嘮叨的婆母,唯一的祖母還是剛正不阿,曾經教養過她的常嬤嬤。她跟自己的夫君常年,更是青梅竹馬。

家庭和睦,婚姻幸福,何其幸哉。

同是一母同胞,她的親弟弟昌哥,結局卻異常悲慘。

我始終認爲《知否》原著裏,昌哥是最可憐的人。他尚且懵懂無知,便被親孃朱曼娘灌輸了太多仇恨,而後,他更是被這個已入瘋癲的母親,帶到邊關,喫不飽,睡不好,生病了連個像樣的醫生都找不到,竟如此活活地被拖死了。

他,曾經有過好幾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他本可以和蓉姐一樣,選擇“認命”,做一個安分的將門庶子,安享富貴。

可他的親生母親,掐斷了他所有的生機。

蓉姐曾經跟盛明蘭哭訴過這樣的話:“母親,我實不明白孃的心思,做母親的不都想着兒女好嗎?爲何,爲何,她難道非要毀了弟弟才罷休麼!

是的,朱曼娘唯有親手毀了自己的兒子昌哥,她纔會徹底甘心。只要昌哥活着,她一輩子都不會甘心。

她愛過昌哥嗎?

《香蜜》裏水神贈給火神的那兩個字:從未。

昌哥,生來就是朱曼孃的“棋子”。

朱曼娘想做琉璃夫人。

琉璃夫人也曾經是青樓女子,被一個高門貴子愛上。那個高門貴子爲了琉璃夫人背棄恩師,背棄家族,背棄一切,終於成就了一段良緣。最後琉璃夫人還被封爲一品誥命夫人。

朱曼娘也是青樓女子,她這一生都想做琉璃夫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爲了改變命運,她“算計”了顧廷燁。她想要顧廷燁跟那個高門貴子一樣,爲自己背棄一切。可是顧廷燁爲了完成父親的期待,一心只想娶高門嫡女。

她一個青樓女子,不夠貌美,也不夠得男人喜歡,怎樣才能徹底拴住顧廷燁這樣的男人?

兒子。

不是女兒,因爲不是女兒,蓉姐才逃過了一劫。

昌哥從一開始就是她最大的棋子。就像盛明蘭說的“既然是棋子,那自然該怎麼用就怎麼用。

她從未想過怎樣對昌哥好,她從頭到尾想的就是怎樣利用昌哥,實現自己所謂的“理想”。

昌哥,是顧廷燁的“棄子”。

顧廷燁娶了盛明蘭之後,從未想過把昌哥帶回侯府。他曾明言:“此生此世,昌哥都不會入顧氏族譜,叫他自己自立門戶吧。

他甚至說過:“昌哥,便當沒我這個父親吧。

他在盛明蘭生了團哥之後,說過這樣的話:“人的心果然是偏的。

他要護着盛明蘭,護着自己的嫡子。於是作爲庶子的昌哥,只能是“兩相抉擇取其一”之中的另一個。

他不是不知道朱曼娘是什麼人。他本可以把昌哥從朱曼娘身邊強行帶走,哪怕不交給盛明蘭,至少找個妥帖的人教養,例如常嬤嬤。

但是,他沒有。

他只是任昌哥跟着朱曼娘自生自滅。他甚至在得知朱曼娘不好好教養昌哥的時候,覺得放心。因爲,他對昌哥的“理想”設定就是一個平庸,沒絲毫能力威脅嫡子的“棄子”。

昌哥最後被朱曼娘生生地拖死了。昌哥這樣的結局,朱曼娘是罪魁禍首,那麼顧廷燁呢?

他護着嬌妻嫡子沒有錯,可昌哥何其可憐。顧廷燁從未給過昌哥自己決定命運的機會。

昌哥被母親利用,被父親“放棄”。哪怕顧廷燁能多爲昌哥想一點,早點讓昌哥離開朱曼娘,昌哥都不會是那樣悲慘的結局。

昌哥所有的機會,都被朱曼娘掐斷了。

顧廷燁不是一開始就放棄了昌哥。

他娶盛明蘭之前曾經給朱曼娘要過昌哥的。他讓朱曼娘好好嫁人。可是朱曼娘說,自己年紀大了,嫁不到好人家了,若連兒子都被要走了,她就徹底沒有依靠了。

朱曼娘是青樓女子,顧廷燁是侯門嫡子。朱曼娘不是不知道,顧廷燁要走昌哥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昌哥會是將門庶子,意味着昌哥將有另一番天地。

可是,她沒有給兒子這個機會。

盛明蘭也給朱曼娘要過昌哥。

常嬤嬤提出了要收養昌哥。常嬤嬤是一個多正道的老人,她跟顧廷燁何其親厚,昌哥跟着她,一定會得到很好的照顧。

盛明蘭親自去給朱曼娘要昌哥。作爲繼母,她雖然不想親自教養昌哥,但她依舊希望昌哥能很好地活下去,就像蓉姐一樣,去過好自己的一生。

朱曼娘最清楚常嬤嬤不過,她知道常嬤嬤一定會好好教養昌哥。她知道把昌哥交給常嬤嬤,昌哥走的將是一條最正派不過的路。

可是,她又一次掐斷了昌哥的機會。

朱曼娘從未想過昌哥的出路,她只想了昌哥是她唯一的路。只要有昌哥在,她就有籌碼在,至於昌哥的未來。

她沒有未來,昌哥就沒有未來。

有母如此,昌哥這一生何其可悲。

昌哥在世上的幾年,從未過上一天好日子。

喫不好,睡不好,是常態。

昌哥的身體一直不好。

爲什麼不好?

朱曼娘沒有給昌哥好好長身體的機會。她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帶着昌哥到處奔波,顧廷燁去哪裏,她就帶着昌哥奔波到哪裏。那麼小的孩子,始終在路途中奔波,風餐露宿,能活下來,已經是不錯了。

從小到大,沒有朋友。

朱曼娘生怕這唯一的籌碼沒有了,也生怕昌哥有了朋友,就不再那麼聽自己的話。她牢牢地把昌哥栓在自己身邊,不讓昌哥接觸任何人。

昌哥從小到大的世界裏,只有一個瘋狂的母親,餘下的就是這個母親教給他的所有仇恨。

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

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蓉姐卻因爲盛明蘭的仁慈得以讀書明理,選擇了認命,選擇一條最坦蕩的路。

而昌哥作爲男孩子,即使到了讀書的年紀,也沒有機會讀一天書,沒有機會去明白任何道理。

他到死,腦子裏沒有任何東西,只有朱曼娘灌輸給他的偏執的仇恨。

昌哥死的很悲慘。

昌哥死後,顧廷燁的謀士公孫先生當場諷刺朱曼娘:“這孩子本就不甚健壯,還被你拖着千里奔波,忍飢挨餓,病又不得及時醫治,白白拖死了一條小命,都是你這好母親的功勞。

千里奔波,會累。

忍飢挨餓,會冷

有病卻不得醫治,會疼。

那麼小的昌哥,累極,冷極,疼極,直至死去。

何其悲哉。

昌哥死後,朱曼娘看到昌哥的屍體,瘋了。她抱着昌哥,說要回家。

回家。

昌哥這一生,從未有過溫暖的家。他是否也無數次地跟朱曼娘乞求過要回家,回到一個不用奔波,能喫飽睡好的家。

有多少孩子,毀於父母的“理想”。

顧廷燁對於朱曼孃的瘋,說了這樣的話:“遇上她,是我倒黴;遇到我,她更倒黴。

他們倆都不是最倒黴的。最倒黴的人是昌哥,有他們這樣一個比一個更狠的父母,昌哥何其可悲。

我想說說,父母“真愛”孩子這件事。

我們都覺得朱曼娘不愛昌哥,但是朱曼娘自己卻覺得她最愛的就是她兒子,她爲自己的兒子籌謀的是一條最好的路。朱曼孃的心理跟小秦氏的心理是一樣的。小秦氏爲了兒子百般籌謀,她覺得她是爲了她兒子好,卻最終毀了她的兒子。

原著裏,顧廷煒帶着人去圍攻盛明蘭,被箭射死了。

朱曼娘也覺得她做了這麼多都是爲了兒子,可最後昌哥被她活活拖死了。

朱曼娘和小秦氏這種女人,是分不清“愛”和“自私”的。寫到此處,但願我們能分得清。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不要把孩子設定在你“理想”的生活裏。他不該是你想要的樣子,而該是他自己想要的樣子。他的人生,該由他自己說了算。

我們作爲父母,能做的是好好餵養他們,讓他們健康。讓他們接受教育,讀書明理,然後去過自己想過的人生。

我們愛他,永遠愛他。但是,愛不是設定他,而是尊重他自己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地去走人生。

自私是什麼?

自私是,你把你想要的,當成了孩子想要的。像朱曼娘,她把自己的執念,當成了孩子最好的歸宿。如果她的執念無法實現,那麼這個孩子就成了犧牲品。

有多少孩子,是父母“理想”的犧牲品。

爲人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自己”的機會,而非一開始,就把他設定在了你的“理想”裏,你的“執念”裏。

不要等到毀了孩子,才甘心,才醒悟。

太遲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