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读书#

01.

说实话,我挺难过的,我喜欢三毛很多年,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的浪漫,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

我想竭我所能分享三毛的作品,写关于三毛的书评,希望她的积极和乐观,能够感染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但是今天,在我写完三毛《雨季不再来》的一篇书评以后,有人评论说:“她自己都是自杀的,还教别人好好生活。”

一时间,我哽住了,我被这句话刺痛了。

是,她的确是自杀的,但这并不能全盘否定,她是一个不值得学习的人,不值得被爱的人。她身上具备的能量和特质,曾在无形中帮很多人走出迷茫,她的文章让我们见到一个不一样的、更广阔的世界。

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人活着可以有很多种可能。

你不必循规蹈矩,不必按照世俗所以为的那样去生活,你可以做你自己,做喜欢的事,只要觉得无愧我心,不伤害他人,就不失一种好的活法。

她选择自杀,有她自己的原因,哪一个成年人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孤独的角落呢?别人进不去,自己也走不出来,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疗伤。

三毛在决定自杀以前,经历过很多打击,荷西去世的时候她就想放弃生命,但她是一个重承诺的人,她答应琼瑶自己会好好活着,就会努力做到。

但她太痛苦了,以前的那个三毛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她选择离开,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我们不是她,没有办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知道她在想什么。

可即便她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也并不能代表,她是一个不值得被喜欢的人。

她的作品曾感染过很多人,帮助过很多人,她曾那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她人不在了,但精神却是永存的。

真正喜欢三毛的人,不会因为她自杀就去恨她,只会去心疼她,而后更加爱她。她是那样真实的一个人,她曾那样热烈地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读三毛的作品时,从中找到了某些共鸣或者某种感动,而后开始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想要活得更好一点,想有更多的可能,想以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热爱生命。

那么那个时候,我们就能明白,我们从三毛身上学到了什么,她的存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02.

三毛从来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她有一个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她想笑的时候就会大声笑,不会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她的人生是肆意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身处何方,灵魂始终自由。

因为在杂志上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觉得找回了前世的乡愁,故而抛下一切前去沙漠居住。朋友们都认为她疯了,但她自己知道,这是她想要的。

沙漠的环境极其艰苦,但她甘之如饴,在和沙漠相处的每一天里,都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她的丈夫荷西,是一个懂她的人,无论她做什么,自己都会支持。

这也是荷西能够成为她的丈夫,而别人都不能的原因。

在所有人都认为她去撒哈拉沙漠居住是疯了的时候,只有荷西提前收拾好行李,搬去沙漠提前安顿下来,等她来。

他们在沙漠按照当地的习俗结婚,虽然简单但却令人无比动容,荷西抱着她穿过家里小小的走廊,跟她说:“迈过这道门,你就是荷西的太太了。”

荷西送给三毛的新婚礼物是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这是三毛后来最珍贵的宝贝。

三毛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她喜欢的东西也总是奇奇怪怪,但这些在荷西看来,都是最独特的地方,最迷人的地方。

荷西去世以后,三毛一度想跟着一起走,她的世界瞬间暗淡了下来。

她整日坐在荷西的墓碑前不肯离开,跟他说话,让他知道自己的近况,想知道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好。

没有办法想象那段时间她是怎样熬过来的,总之从那时候开始,三毛的精神支柱,好像塌了。

后来她去南美洲旅行,情况有了些许好转,回来以后她填词,写歌,演讲,那个曾经我们熟悉的、积极乐观的三毛,好像又回来了。

但实际上,她的心一直都是空的。

荷西去世把她的心凿了一个大洞,无论她怎样努力生活,始终都无法填满。最后她在医院离开,留给世界的是背影,留给自己的,或许是救赎。

03.

人所处的世界一共有两个,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吃饱穿暖,就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精神世界却是主观的,精神跟心灵有关,跟灵魂有关,我们没有办法因为物质生活满足了,就生龙活虎地活下去。

如果一个人的精神没有寄托,灵魂无法安顿,即便其腰缠万贯,朋友成群,依旧活得无比孤单。

三毛离开不是突然的,她已经在自己的世界里挣扎了很久,但始终得不到救赎。

她这一生,仅仅活了46岁,但是却比很多人活得快乐,活得丰富,她自己也曾经说:“我活一世,比你十世活得都多。”

人的生命质量,不是用活得时间长短来计算的,而是看他生前做了什么,是否没有遗憾,是否用力生活,是否发自内心的热爱过,是否在离开以后,给他人带去好的影响。

三毛去世将近30年,但是爱她的人却只增不减,我们在想到她的时候,不会因为她离开的方式而去恨她,而是会感受她生前的生命轨迹,然后思考自己的人生:如何活,才能不枉此生。

她离开了,这是事实,但是她曾那样热烈地存在过,更是事实。

我们不必纠结她离开的方式,尽情地去感受她生前的轨迹吧。像她一样热爱生活,热爱旅行,热爱读书,热爱值得热爱的一切,然后就会慢慢发现,原来她有一个那么广阔的精神世界。

而这种世界,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涉足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能够竭尽所能地活得丰富一点,活得有趣一点,不必拘泥于某一种世俗眼中的好的活法,按照自己的心怀意愿去生活,赋予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能够在活得更好一点时,想起三毛曾经对自己的影响,那么就不会再质疑,三毛的离开,有多么值得耿耿于怀了。

因为我们内心明了,三毛这个人走了,但三毛的精神永远在。

她是自杀的,但那又怎样,我还是爱她。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三毛身上,最吸引人的是哪一点?

来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