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和武則天應算是武周時代,配合默契的一對君臣。

這兩人互相信任,互相成就,最後結局也算完滿。

君臣之交矛盾必有,但若要問影響力最大的,則是爲了一個人的任用,產生矛盾。

最後武則天從善如流,成全了狄仁傑的薦才,卻也爲自己晚節不保埋下禍根,順帶讓李唐王朝的恢復正統節奏加快。

這個人就是張柬之。

說張柬之,第一印象就是大器晚成,常人言大器晚成,估計想到40、50歲左右,可這張柬之更出奇,直到65歲纔出現於歷史之中。

這晚的也過分了一點吧!

65歲,在今日這個壽命大幅增長時代,都是行將就木,更別提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而張柬之就是這樣的奇人。

唐睿宗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以65歲高齡,因在恩科優異表現,成史上最老狀元之一。隨後張柬之被授予監察御史,級別不高八品而已,但權利卻很大,啥事都能管。

這對一個老狀元而言,可算起點不錯了。

張柬之就此開始了仕途生涯,隨後歲月,他並沒有因年老懈怠,反而芝麻開花節節高,職位步步登天。

至於原因嗎?除了自己的才華之外,估計同齡人光環也讓他沾光不少!

很多大官兒,都對這有才的老下屬敬重無比,推崇也就很多。

其中最看好張柬之的就是狄仁傑和姚崇,這兩人在武則天時代,都是深受信任的謀主,他們的諫言不可不察啊。

(武則天狄仁傑)

武則天因此,和狄仁傑爭了好多次。

狄仁傑說:這張柬之好啊,是個實幹家,要提拔。

武則天說:不是提拔了嗎,都芝麻開花節節高了,你還要咋滴。

狄仁傑說:我看中的人才,那是當宰相的,你給個小小司馬,就是輕視人才。

這話裏話外透漏意思是,武老闆我給你推薦的是大才,你大材小用是不是有點過分?

狄仁傑抱怨完,另一個重臣姚崇隨後又來打助攻,對武則天說:張柬之雖老,卻是不可多得的幹才,能謀善斷,望陛下重用。

眼看着一個兩個都來推薦,武則天一看估計真是大才,於是就任命張柬之成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相當於宰相。

(武則天被忽悠)

狄仁傑、姚崇一見,終於不鬧騰了,武則天也消停了。

消息一出朝野有想法的人不少,可看看老邁的張柬之,還有他背後的人也都沉默了。在新崗位上,張柬之終有輔政權,隨後開始另一段人生。

這人生就是時刻準備造反。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武則天將流放許久的廢帝李顯召回洛陽。

看這舉措朝野無數人都傳:陛下年歲漸高,這時接回兒子,估計是要歸政。

一時間流言蜚語遍洛陽,無數人都在心裏琢磨,是不是該站隊了。果不其然數月後,李顯重成太子,這也算是武則天給天下的表態,我死之後,皇帝位置還是李家的。

可表態歸表態,看着生龍活虎的武則天,大家也在擔憂,你老啥時候去啊?

(李顯位置不好坐)

其中若說最擔憂的,就是張柬之。

別看他被武則天不斷破格提拔,可卻是一個堅定的李唐擁護者,或者心機婊。

在他看來,這武則天爲權利,可是不折手段之人,即便復立太子,依舊不靠譜。

太子算啥,當年皇帝都能廢,更何況太子?

這一點,作爲太子的李顯也心知肚明,雖當了太子,可卻謹小慎微,從未有暴露任何不滿。李顯唯一的優勢就是,武則天孃家人沒一個給力的,都是廢物。

爲了自己身後名想,還是將皇位給李家纔是正途。

至於條件,保障自己武家人安全,就是必要項之一。由此纔有李顯回來之後和武家接親事情發生,目的就是對武則天表態。

做皇帝難做太子也難,要考慮的事太多,至於做臣子的,其實也難。

張柬之雖看着武則天慢慢鬆口,可依舊覺得不靠譜,原因也很簡單!

實力纔是政治鬥爭關鍵,皇太子實力不足,唯有出奇制勝,纔有一舉功成的可能,要不任憑武則天拿捏,這李家恢復江山,估計很懸。有了這樣的認知,張柬之開始了串聯,不斷聯絡如崔玄暐、敬暉、桓彥範之流發動政變,掌握主動權。

就這樣默默準備六七年,張柬之也從70多歲準備到了快80多歲,終於等來機會。

(王者已老)

神龍元年正月(公元705 年)武則天病了,病過臥牀不起需要人伺候。

唯一能接觸武則天的,只有鮮肉兄弟張易之、張昌宗。

眼看如此機會張柬之立馬行動。

夥同崔玄暐等人聯絡禁軍作亂,對外聲稱張家兄弟謀反,自己要清君側。一頓忽悠後,一羣禁軍衝進宮中,殺了替罪羊張家兄弟,隨後包圍武則天寢宮逼宮。

面對明火執仗的逼宮,身體不支的武則天,在談過條件後,同意退位,李顯也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帝。

這就是神龍政變!

張柬之也因爲政變中的主導作用,成了李顯復位最大功臣受封漢陽王,其他主謀也各個成了王(五個)。

(武則天下臺)

可是大器晚成的張柬之,傳奇也到此爲止了。

政變之後武則天依舊擁有不少權利,退位後依然受到兒子李顯敬重,就連皇帝都沒有被廢除。基於政治需要,李顯也不敢殺自己的母親,反而待之更親,以示不會清算武則天家族和嫡系部下。

這樣一來,張柬之頓時境況尷尬起來。

得罪了一圈人,卻沒有殺光,這羣人當然不待見他。

武則天每次見張柬之,都難免大罵:你太不地道了,要不是我提拔,你會有今天?

這罵的多了,臉皮不夠厚,就會出問題。

這不,估計是得罪女人發動政變,讓皇后有點怕。

李顯媳婦韋皇后就對李顯進讒言:張柬之這老兒很不地道,他能逼武后退位,就有能力發動二次政變,逼陛下退位。這樣的人就是禍害,讓他滾蛋爲好?

(都不是省油的燈)

李顯一聽,想想武則天態度,看看張柬之能力,不禁暗暗點頭。

神龍政變後僅半年,曾經的第一功臣就被罷官奪王爵,成了襄陽鄉間一閒人。

一見仇人落魄,武家人高興壞了,立馬落井下石。

武三思竄通韋皇后,又一次蠱惑李顯,隨後張柬之被判流放嶺南瀧州。

心理打擊,加上流放歲月,已經82歲的張柬之如何受得了,不久後就抑鬱而終。至於參與政變的其他人,下場也不好。敬暉先是降職,隨後流放海南崖州,隨後被武三思殺死,崔玄暐也被流放嶺南病死,桓彥範、袁恕己則直接被皇帝李顯幹掉了。

看上去的正義之舉,貌似成了僞正義,這正義的定義不過看誰有需要而已。

景雲元年(710年),唐中宗李顯暴斃也有說被謀殺!

隨後李隆基聯手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集團,扶持自己爹李旦繼位。

繼承位置的唐睿宗,再也沒有了母后的牽制,也沒有了顧慮。可是要名正言順,卻要將曾經的神龍政變合理化,因爲自己也是政變上臺。

於是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張柬之黨羽平反,追贈中書令諡號文貞。這算是政治鬥爭後的政治補償。不過這補償還沒完,之後數代帝王如唐玄宗、唐德宗都先後加榮張柬之,以證明奪權的合理性。

張柬之就這樣渡過了一生,仕途十七年,忠於李唐王朝,卻成王權鬥爭棋子,即便死後都被折騰不休。這屬於皇權的特權,何嘗不是張柬之的遺憾。

話說,他做的事不對嗎?

其實在我看來,這貨就是多此一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