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西方有個感恩節,可關於它的起源卻頗具諷刺意味,簡直就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故事還得從英國說起,14世紀中葉到15世紀中葉,英法兩國斷斷續續地進行了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中”。最終法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英國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戰爭結束後,英國人開始了潛心發展自己的民族國家的歷程,特別是從16世紀末開始,英國的的一些基督教徒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佈脫離英國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國教會中的天主教教義和教規儀式,這些反對國教會的“非國教徒”,被稱爲清教徒。

到了17世紀中葉,英國保皇派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英國政府和教會勢力開始對清教徒進行大規模逮捕、酷刑、迫害。清教徒們只好逃到荷蘭等歐洲鄰國避難,但跑到他國的清教徒仍受到宗教迫害和戰爭的折磨。爲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一部分教徒決定再次遷徙。

清教徒把目光鎖定在了當時剛發現不久的新大陸。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豐富,人煙稀少,正是清教徒們理想的樂園。1620年9月,清教徒領袖布萊德福率領101名同伴,登上一艘名爲“五月花號”的帆船,向新大陸駛去。

由於形勢所迫,布萊德福一行航行的季節正是一年中天氣最惡劣的渡洋季節,海上風高浪急,“五月花號”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隨波逐流。很長一段時間裏,教徒們都躲在狹窄的船艙內,不敢在甲板上逗留。經過66天的航程後,“五月花號”抵達北美大陸的科德角,這就是今天美國東海岸的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港。

值得慶幸的是,這次危險的航行中,中途只有一人喪生,可是又誕生了一名嬰兒,因此到達北美的從數仍然是102人。清教徒們在胸前畫着十字,衷心感謝上帝。

來到陌生的土地,清教徒們不敢貿然上岸,他們先是派了一支精幹的偵察隊,前去試探。幾天之後,偵察隊欣喜若狂地回來告訴大家,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天堂”。偵察隊所說的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附近有一個漁場,海產品極其豐富。岸上不遠處連綿起伏的小山,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一條小溪從山上流下,注入大海,可以提供充足的淡水。而且還有一片開墾過的肥沃農田,農田旁邊還有一間間遮風避雨的房屋,房屋裏還有生活、生產用具等,可奇怪的是,這地方竟然連一個人都沒有,難道是上帝的安排,特意賜給他們這些教徒的?

等清教徒們安頓下來才瞭解到,原來曾經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印第安人村莊,幾年前由於流行天花,全村人無一倖免,全部染上天花死了。歡天喜地的清教徒們安心地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可理想雖然豐滿,生活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創業是極其辛苦的,繁重的勞動使這些新來的移民極不適應,加上缺醫少藥,很多人紛紛累倒、病死,漫長的冬季,大西洋吹來的陣陣寒風,又凍死了一部分缺少棉衣棉被的教徒,102個移民只剩下了50個,簡直快要絕望了。

就在教徒們快崩潰的時候,一個印第安人來到新移民的村莊。他是離此不遠的當地土著,奉酋長之命來察看這裏的情況的,移民們如同見到救星一樣,向印第安人哭訴他們面臨的困境。印第安兄弟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表示一定會盡力幫助他們。

隨後,這名印第安兄弟陪着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領本部落的中青年,拿來很多生活用品來到了移民的村莊。酋長是個非常善良又熱情的人,他對移民的到來表示真誠歡迎,送給他們很多生活用品和食物,並派部落最有經驗的能手教移民種地、捕魚、打獵以及飼養火雞等等技能。

在印第安人的無私幫助下,移民終於渡過難關,並且獲得了大豐收,生活逐漸安定下來,建立起了自己的小鎮。爲了感謝上帝的恩典,布萊德福宣佈從今以後,每年11月最後一個禮拜四定爲感恩節。當然,他還邀請曾經拯救過他們的真正“上帝”——熱情、無私的印第人。酋長帶着本部落的很多人前來參加節日慶祝,爲移民送來了包括野鹿、火雞在內的很多禮物。移民們大擺筵席,餐桌上堆滿了山珍海味和用玉米、南瓜、火雞等做成的美味佳餚。他們又喫又喝,載歌載舞,一連慶祝了三天。後來,感恩節就成了美國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

隨着清教徒不斷移民,實力越來越大,他們站穩腳跟後,馬上露出貪婪的本性,開始搶奪印第安人的土地,瘋狂屠殺印第安人。原來北美生活着150萬印第安人,後來只剩下30萬,而這些倖存的印第安從被移民們趕進了西部荒涼貧瘠的“保留地”。感恩,感的哪門子恩?感恩節,真是莫大的諷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