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上證指數成了“受氣包”,受到來自多方的各種各樣的指責。不僅美股上漲了,上證指數會受到指責,就連A股創業板指數漲了,上證指數同樣會受到指責。以至於在不久前召開的“兩會”上,有委員、代表們建議優化滬指的編制方法,讓上證指數成爲“牛市指數”。

上證指數之所以會成爲“受氣包”,主要是基於上證指數滯漲的緣故。看看美國股市,走牛了11年,哪怕今年受到疫情的衝擊,美股仍然重回歷史的高位,其中納斯達克指數甚至還創出了歷史的新高,而代表A股市場的上證指數仍然還在A股的半山腰處徘徊,這確實讓A股市場的投資者很失望。而即便是在A股市場,創業板指數從2018年底的底部算起,也有將近50%的漲幅,而上證指數的漲幅還不到20%,不及創業板指數的一半。上證指數的表現確實有些對不起觀衆,更對不起投資者。

上證指數的表現確實有負衆望,成爲“受氣包”因此在所難免。不過,依本人之見,上證指數更像是一隻“替罪羊”,上證指數其實是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

上證指數爲什麼不漲?難道真的只是指數的編制方法存在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實際上,上證指數的編制方法並沒有太大的問題,畢竟目前的股票是全流通的,按總股本來計算權重,其實並無大錯,市場總不能逼着國有股股東減持套現吧?既然A股市場上市了五大行與兩桶油,那麼就應該尊重它們所擁有的權重,至於市場的炒作問題,似乎不應歸罪這些公司本身。實際上,這些公司的上市,還真是爲A股市場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至少在避免指數的暴跌上,表現出了抗跌的屬性。

應該說,上證指數的活躍性確實不如創業板指。但看看創業板指數的表現,其實也沒有好到哪裏。雖然今年創業板指的表現優於上證指數,但創業板投資風險也是在明顯增加,比如目前創業板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已達到了50倍左右的水平,這已經遠遠超過了納斯達克市場的投資風險。而且將時間段拉長一些來看,創業板並不強於上證指數。2015年,上證指數最高5178點,目前上證指數在2900點附近,較2015年的高點下跌了43.99%;而2015年創業板指最高4037點,目前創業板指在2200點附近,較2015年高點下跌了45.50%。可見,創業板與上證指數也不過就是半斤八兩罷了。

之所以說上證指數是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是因爲上證指數在頂負着各種罵名的同時,A股市場還是在不斷地發展的。除了指數沒有發展甚至還在縮水之外,A股發展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比如,2007年上證指數創下6124點的歷史高位之時(2007年10月16日),A股上市公司只有1497家,A股股票的總市值也只有32.67萬億元。而目前A股上市公司達到了3900家,股票總市值達到62萬億元。A股這13年的發展成就是相當驚人的。可以說,這13年來,A股雖然沒有縱向發展,但卻在實實在在的橫向發展,管理層更注重的是股市發展的內容。A股市場是在實實在在地作貢獻。而從這其中,我們不難找到上證指數之所以滯漲的原因了。

實際上,目前的上證指數不僅無過,而且“有功”,那就是有利於“維穩”。在指數動盪的情況下,護盤資金只需要守住幾大權重股,A股大盤也就穩定了。這也是A股市場最近數年一直都能夠保持穩定的重要原因。而正是這種“穩定”,保證了新股發行的暢通無阻,這對於A股市場以及管理層來說是尤爲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