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词: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你们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缩影,你们的脚步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奏国歌,升国旗,你们超越了体育,是国家的英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没有赢够!”在2019年度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上,女排领奖代表奥运冠军冯坤、惠若琪、徐云丽三人一起高喊。这已经是中国女排第四次收获此项大奖,也是近四年来第二次获得此奖。

“接下来的两天比赛都是硬仗,对队员们的体能是很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要练充分,真正做好体能储备”有记者问郎平,储备体能为什么不是休息?郎平的回应掷地有声,“体能不是歇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从大松博文的训练让她们练吐、尿血开始,到球员们因为练的太苦想打袁伟民,再到郎平新时期仍然不放松对队员的严格要求……那些看起来不近人情的举动,却成全了女排这支“冠军之师”。哪怕时至今日,女排队员们,也把这视为赢得胜利的瑰宝。

恍然间,记忆仿佛回到了女排五连冠时代。漳州的训练基地,那些炎热的酷暑和寒冷的冬天,那块带着石子没有铺上地板的泥地,伴着姑娘们的汗水和血水,最终再与泪水混在了一起。女排最耀眼的时代,现在看起来却是苦难造就的辉煌。

坐在大巴上的女排姑娘们,把饭团攥在了手里,每人一个,这是她们的午饭。

她们刚刚才完成了一个上午的训练,可汗流浃背的姑娘们没有休息,又要前往另一个场馆,等待她们的,是另一个两小时的训练。和意大利的决战近在眼前,其他球队都稍作休整,可女排却练得如此之狠,狠到姑娘们甚至没有时间吃一顿正餐。

当丁霞因为接球失误,郎平让她滚地20次,她却滚了30次。在每个中国女排球员的眼中,这样的苦都更像是自己进阶的快车道,哪怕是再苦再累,甚至流下眼泪,她们都会坚持下去。那是属于她们的信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郎平是全世界最好的教练。为什么我尊敬她?因为我知道,她每场比赛都想要赢,绝对不会放水。”荷兰80后主帅莫里森一句对郎平充满敬意的话。

说起中国女排,让人无限激动的是在赛场上,她们一次次的奋力救球,她们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她们一次次取得胜利,她们一次次夺取世界冠军。随着中国女排夺取了2019女排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已经夺取10个世界冠军,成为世界女子排坛第三支实现此成就的球队。而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夺取如此多的世界冠军,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而郎平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就是中国女排精神的缩影,那是用无数胜利和失败灌溉出女排最完美的精神内核——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

2014年的世锦赛半决赛和意大利一战前,郎平说,“大家心中要有定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到100%的努力。哪怕我今天0-3输给你,哪怕我19-24落后还剩1分,我说我们都要争取这1分。”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会竭尽全力。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正如郎平所说的那样,中国女排这些年丢过冠军,也输过比赛,更跌回低谷。可你哪次能看到她们丧失斗志,哪次看到她们没有拼尽全力?她们流过汗,流过泪,可是却从来没有崩溃过,从来没有溃不成军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植入的铮铮铁骨,现在依然如此。

她们当然也输过。90年代在“黑色橡胶”王朝下的阴影,雅典奥运会之后的青黄不接,郎平接手前的几年低谷……可是她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她们也坚守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几十年间,女排的成绩起起伏伏,立于在山巅之上无限荣耀过,也跌落谷底灰头土脸过,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从未放弃过。

“每当我心情低落时,我都会找出女排在里约奥运会时的三场录像看看,八强斩落巴西,半决赛淘汰荷兰,决赛力克塞尔维亚登顶,每次看完我就热血澎湃,重新有了斗志。哪怕生活再艰难,我都要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谈到“女排精神”对自己的影响时,一位女排球迷的留言,让无数人感同身受。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就号召国人学习五连冠女排的精神。在我们脑海中,也听过太多“女排精神”的标签——团结、拼搏。而四十年间,当越来越多的故事被一代代女排队员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写下时,女排精神才真正得到传承。

冯坤表示:“我们走到赛场之前,我们是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自己去能赢这场比赛。我们平时的一个积累,我们把所有的功夫都做到家,我相信就是当你真正准备好的时候,胜利一定在前方。”惠若琪说道:“我觉得就是女排的成绩不管是高光或者低谷,就是大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比方说有我们的教练、我的师姐和师姐的师姐,我觉得这种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郎平的女儿白浪,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妈,你脖子以上都是好的,脖子以下都不好了。”听到白浪的这句话,或许很多人都会闻之落泪。据统计,郎平的膝关节、腰椎盘、颈椎盘、髋关节,以及脊柱等,大大小小的手术一共是做了12次。

在球员时期,由于常年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让郎平的膝盖软骨出现了严重的磨损,据手术的医生透露,在她25岁的时候,膝盖磨损就达到了70岁老人的程度,因此,她仅左膝关节曾做过7次手术之多。由于伤病的原因,郎平在26岁的时候,就无奈地选择了退役。

退役之后,郎平走向了执教生涯,不过,身体的伤病依然是困扰着她。郎平带领球队获得好成绩,看到女儿跑过来,却不敢抱她,郎平称“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让人听之泪目。

在2017年6月份,郎平做了人生第12次手术,顺利完成了她的左髋关节置换手术,这次手术也是彻底让她髋关节问题得到了解决,不过,由于手术原因,也造成了她的两腿一高一低,并不平衡。至今,郎平指导还在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然而郎平就是这样一路咬牙坚持过来,一次次帮助中国女排夺取好成绩。

郎平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一次次带领中国女排姑娘获得胜利,一次次登上领奖台,总是让人充满喜悦,充满激动。在中国女排获得胜利的背后,她也总是细心的为姑娘们获胜保驾护航,姑娘们的每一场比赛之前,总会有一个人出现在比赛场地,在认真地徘徊,在低头巡视,弯腰细看,时不时捡东西。这个人就是郎平。郎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检查地上是否会有小物件,地胶是否存在隐患,她担心姑娘在比赛中起跳落地时,会不小心踩到这些“异物”,这样就容易造成受伤。从郎平指导这个细小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女排姑娘们的呵护像极了了对孩子们的爱。

关于女排的姑娘们,郎平曾这样说过,“这批孩子,和我女儿一样大,她们就是我的女儿。因为平时训练太累了,所以,经常是到了饭点,这帮丫头也不洗手就去吃饭,我就只好经常督促!”叫女排姑娘洗手吃饭,这完全就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做法,郎平就是把女排所有姑娘都当成是自己的女儿,去关心和督导她们。

虽然说平时训练的时候,郎平对姑娘们的训练非常严苛,但是训练之余,她还让每个姑娘们能感受到母爱,中国女排队长朱婷曾表示,“我们和郎平指导待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多,所以,这种感觉很像父母。”“我对郎导更多的是尊敬,这个尊敬里面有爱的成分。”其实,每一位女排姑娘的心里,对郎平指导都十分尊敬,把她当作好妈妈,人生的好导师。

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够续30年受万众顶礼膜拜,只有郎平做到了。郎平作为队员见证了老女排五连冠的辉煌,又身为教练在最近二十年来活跃在第一线。郎平几乎把自己融入了女排,中国女排所有的荣誉仿佛都与她有关。

当央视主持人张斌问及郎平为什么从事排球教练工作,郎平开玩笑说:“经商没有天赋,也没有领导才能,只能做教练了。”其实在郎平心里,从决定带女排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应该得到什么,只是承担起一种责任,一种带领中国女排不断向前的责任。

在比赛期间,郎平常常鼓励大家:“咱们中国女排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困难再大,我们也要迎着困难上!”

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来源:腾讯体育、体育妙人

编辑:张艺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