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6月1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强调,两国会永远是朋友,不会允许任何人利用菲律宾从事反华活动。

不过在此之前的6月9日,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带着一些将领和记者登上了存在主权争议的中业岛,还出席沙滩坡道落成典礼并剪彩。他还形容这是菲律宾控制相关岛屿的“历史性里程碑”。

据BBC在6月11日的报道,菲方在中业岛上建成的海滩坡道位于飞机跑道的西端,方便运送大型设备、补给品和建筑材料等。这条海滩坡道还能在缺乏码头的情况下让船员直接登岛,不必在岛外500米的海面上改乘小艇。

除此之外,菲方还准备修复机场跑道,修整停机坪,为空军增添其他设施。不过,考虑到这么一条海滩坡道都要施工3年才能完成,所谓“基础支持系统”的第二步恐怕也需要较长时间。

这些设施的建设都体现出菲方决定强化“实际占领”的决心。不过讽刺的是,洛伦扎纳登上中业岛之后,先后收到了中越两国的短信,唯独没有收到“欢迎来到菲律宾”的短信,这令其既尴尬又恼怒。他只能自己打趣称“这很有趣”,希望菲律宾也能在这一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手机网络。

而菲律宾的通讯运营商对岛上手机信号基站的废弃有着另外的说法:由于存在主权争议,维修基站和重启都有困难。而即便修复基站,菲律宾这边的信号也无法与附近的中越相比。这也透露出菲方并不具备控制岛屿的足够实力,现在不过是勉为其难。

菲律宾防长洛伦扎纳登岛,本来是想展现本国的意志,结果收获的却是沮丧。菲律宾的虚弱,从最基本的设施上就可见一斑。

尽管已经如此力不从心,但菲律宾军方依然在这个时间点生事和搅局,背后似乎并不简单。

1、美国“看不见的手”再次操控菲律宾军方。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对菲律宾军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存在紧密的利益勾连。而菲律宾总统对于军队的控制从来都不是那么有力,菲律宾军方在其国内更像是美国的代言人,往往为美国利益服务。美国在菲律宾已经深耕100多年,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这种基础不是杜特尔特一任总统能够改观的。

马尼拉方面在2020年2月宣布准备不再与美国签署《访问部队协议》,但到了6月2日,菲律宾外长洛钦又公开表示:根据总统杜特尔特的命令,菲方决定暂停终止《部队访问协定》,继续维持美菲之间很多军事联系。美方则第一时间表示欢迎。这一事件背后,很难说没有美方的施压。当然,也可能对菲律宾施以小惠。

2、杜特尔特虽然坚持对华友好,但并不能扭转菲律宾长期依靠美国的现实。身体状况欠佳的杜特尔特已经临近总统任期的终点,他为菲律宾开拓了一条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的正确之路,最符合菲律宾人民的利益。但他也由此成为美方并不待见的人。杜特尔特已经当了4年的菲律宾总统,从未访问过美国,却已经数次访华,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尽管杜特尔特面对特朗普的几次邀请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以此来表达对美方的不满,但菲律宾依然无法脱离美国的引力。从本质上来说,菲律宾依然是美国的盟友,两国的深度联结并未动摇。美国在2019年就已经表示,在菲律宾受到第三方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会履行保护菲律宾的安全义务。可以说,军力羸弱的菲律宾最终还是要在安全上倚赖美国。

3、领土问题无法妥协,菲律宾一直反对大国设立“南海防空识别区”。要始终认清的一点是,杜特尔特是菲律宾总统,他是为菲律宾争取利益。无论亲美还是亲华,归根到底都是表象,真正的内核是亲菲律宾。在领土问题上,杜特尔特当然不会让步,只要不会引起不可预测的事件,他不会反对洛伦扎纳登岛。

除了菲律宾外,印尼也有所动作。据《日本经济新闻》在6月4日的报道,印尼外长蕾特诺当天在记者会上声称:已经在5月26日向联合国递交关于南海“九段线”和印尼专属经济区重叠的照会,提出了支持2016年那次非法裁决的主张。

日本媒体唯恐局势还不够混乱,宣称“印尼虽然对华并无直接争议,但此举无疑是要借疫情加强对南海的影响力。”日本还强调,1月8日,印尼总统登上相关岛屿宣示主权,还在1月10日已经向日本发出邀请,希望日本到相关岛屿进行投资。可以说,日媒这种论调就是在挑拨大国与印尼的关系。

对此,我方已经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照会,阐明立场。在南海主权权益方面,我方的主张是一贯的、明确的,而且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不会由于别国的质疑和反对而有丝毫改变。

菲律宾和印尼在这个时候发难,其实也有点趁火打劫的意味,明知印度在西南方向改变现状、日本又要给钓岛改名、东南某岛也不消停,因此认为在这个时候搞点小动作、趁乱踢一脚并不会受到什么打击,反而能够借助对华强硬来迎合一下美国。可以说,印度、日本、菲律宾和印尼同时挑起领土争端,既是巧合,也是故意。

面对挑衅,在现阶段的复杂形势下,要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无论是菲律宾还是印尼,在现阶段来看都是“癣疥之疾”,没必要急吼吼撕破脸,让西方看热闹,等到时机成熟再回头收拾不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