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部将的拥护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迫使后周皇帝柴宗训禅位,建立大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在这方面唐朝比于宋朝也稍有逊色。

赵匡胤是武将,他兵变立国,自知得位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很害怕手下的大将也学他黄袍加身。赵匡胤此人不像朱元璋那样冷酷无情,他对跟随他争夺天下的大将还是有情义的,于是想出了个杯酒释兵权的两全之法。

宋朝实行政治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军队里采取军无常帅,帅无常军的策略,基本杜绝了大将领兵叛乱的可能。宋朝武将的地位是比文官低很多的,武将往往受文官的节制,这也造成了宋朝武备松弛,连续被外族侵略,几乎无反击之力的原因。

宋朝以科举制度为基本国策,打破了阶级垄断,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富贵公子都以读书的成绩为标准,只有考取举人和进士才有做官的资格。宋朝进士录取的人数比唐朝大幅提升,仅仅宋太宗在位,通过科举入仕的就将近有一万人。录取人数的提高,使得民间读书之风盛行,为官者在朝堂争论国策,乡野之人也可以在民间谈论政治,这都促使宋朝在文化上的繁荣发展。

宋朝这种开明的政治,在其它朝代是很少见的。宋朝文人的地位很高,朝廷对文人的容错程度也很高,在前期几乎没有因言获罪的事。宋朝历史上第一位因文字入狱的人,我们几乎都知道他,他写的词很多人都读过,他就是苏轼。

下面,我们来一起来学习一下苏轼因言获罪后在狱中写的一首诗。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宋代: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创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当然,我往往还会再加一个美食家,因为苏轼对美食情有独钟,是美食界的一股清流。

苏轼出生在书香世家,后人将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说的也是他们父子三人,可谓是千古佳话。

苏轼文采斐然,他进京考试被评为“百年第一”,写出的文章震动朝野。他是宋朝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人物,在文、诗、词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元丰二年,苏轼升任他职,按照惯例,给宋神宗上了一封谢表。在上书中,他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改革新党们搜罗苏轼的“罪证”,想要置他于死地。朝廷中“倒苏”的声音不断,苏轼也因此而入狱。上面的这首诗,就是苏轼在狱中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

译文:

圣明之主(皇帝)的光辉如天一样润泽万物,而我因为愚昧不明事理而自取灭亡。

这一生还没过完就要偿还欠债,只是连累你要照顾我的一家十口。

每处的青山都可以埋葬我的身骨,只是可怜你(苏辙)一人,在每次夜雨时黯然神伤。

希望与你世世为兄弟,等到来生再完成今世未完成的心愿。

读后感:

苏轼在狱中彷徨失措,深感大祸临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交代后事。

在第一句中,苏轼是对宋神宗说的,他表态已经认清了错误。诗句中“夜雨”是指苏轼兄弟二人少年读书时,曾读到唐人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二人深受感动,遂彼此相约入仕后当尽早退隐以享受闲居之乐。

苏轼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弟弟苏辙,可见他们兄弟二人关系是极好的。这份兄弟之情,让读到这首诗的我们深受感动。

平心而论,封建朝代因言获罪的不在少数,像清朝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如果苏轼不是生在北宋,可能很难逃过这一劫。

宋太祖赵匡胤曾定下不得杀士大夫的国策,这才让苏轼躲过死罪,有了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文/阿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