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殲-20首飛之後,全球都在留意着中國殲-20的最新動向。其中質疑的聲音可謂是源源不斷。先是美軍質疑中國殲-20的性能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五代機,不過後來經過美軍官方驗證和計算機推演之後證明中國殲-20的整體實力和美軍F-22有的一拼。性能的刺挑完了,那麼美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挑刺活動。

據美媒消息指出,目前美軍F-22和F-35數量已經達到了500多架,而中國殲-20雖然已經服役,但是其數量將在短時間內無法和美軍F-22以及F-35相抗衡。不過,生產速度這一問題美軍的擔心似乎有些多餘。

中國殲-20從首飛到服役僅僅花費7年時間,而同比美軍F-22和F-35的研發週期短上不少。而且在2016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準備殲-20的量產,在2019年殲-20已經進入了小批量生產。成飛爲了進一步加快殲-20的生產速度,其將曾經廢棄的鈑鉗組件廠、系統組件廠,總裝一廠、總裝二廠以及交付中心這些建造單位又全部重新啓動,並且在短短數年內就令其重新具備了精密製造的能力。

殲-20的氣動佈局要比美軍F-22和F-35更加優秀,但是美軍推演下來殲-20和F-22只是不分上下,這主要因爲目前中國殲-20依舊受到發動機技術制約,令其無法充分發揮其戰鬥力。發動機問題也是中國並沒有讓殲-20一服役就進入大規模批量生產的關鍵因素。不過,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短板取得突破性進展,雖然WS-15發動機還尚未入役,但是現有的WS-10B性能就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

按照目前的進展速度來看,中國在未來5年內殲-20的數量將可能達到150架。而美軍F-22已經停線多年,其數量只能維持在200多架,未來F-22生產線的重啓也基本變爲不可能,幾十億的重新經費加強技術人員的流失令F-22重啓生產線已經成爲奢望。

而F-35在性能方面遠不如F-22,更不要說和換髮後的殲-20相比。所以,美軍現在還尚存五代機數量優勢,但是隨着殲-20換髮後的產能提升,美軍的數量優勢將一去不返,一旦失去了五代機的數量優勢,殲-20將成爲美軍最頭疼的作戰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