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認爲,最近達成的協議,對於陷入疲憊的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如果非要討論誰輸誰贏的話,中國無疑收穫更多。

全球經濟下行緊壓的弦絲毫未放鬆

13日,《紐約時報》報道稱,雖然宣佈達成協議,但特朗普只能解決部分危機,而另一半的負面影響,只能由全球經濟慢慢消化,這也使得全球經濟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看起來美方是想找個辦法,以避免目前兩個月增收關稅,以安撫金融市場。所以才願意接受這樣的協議”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稱,金融界對投資風險發出警告,提醒不宜被美中消息刺激、做出經濟上行的樂觀預期。

10月12日,全球性的獨立投行艾弗考爾(Evercore)公司評價稱,對特朗普“貿易爭端接近結束”的說法,“我們不信”。他分析稱,如果美國仍然秉持“阻止中國崛起”的信條,那麼一切將繼續。

《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亦認爲,“新協議”對全球經濟增長沒有幫助。彭博社評價這份協議僅是“握了一次手”,“不可信”。

西媒點評中國贏了

12日,美國《外交政策》發表文章稱,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斯泰爾(Benn Steil)早些時候表示,如果能達成一項以大宗商品貿易爲重點的部分貿易協議,並承諾暫停提高關稅,那將是“中國的徹底勝利”,“因爲大豆和天然氣是他們想要的,這不是讓步。”

同一天,《華爾街日報》亦報道稱,雙方談判脫軌數月,直到達成新協議纔打破僵局。中國僅僅承諾增加農產品採購,而得到的實際上更多;相比之下,美國什麼都沒有得到,更像是“白忙活一場”。

此外,北京的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諮詢公司創始人克羅伯(Arthur Kroeber)說:“如果你是中國人,肯定對結果很滿意。”“他們在談判裏的主張,一直是將談判期限往後拖延,越久越好。”

而作爲第三方的歐洲媒體如德國之聲、英國廣播公司(BBC)亦認爲,此次階段性共識,中方沒有多餘的付出,基本上是重新包裝了在多輪談判期間做出的已有承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