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2日早些時候,中方首腦結束了印度之行,踏上前往尼泊爾的旅途。對印度來說,這場會晤帶來的漣漪仍未平息。在中印超過千年的交往中,有一段歷史(1300年前)始終是印度人不願多想的。

13日,印媒《德干先驅報》報道稱,在過去的24小時裏,印度各大媒體反覆談論中印關係,有些討論的是現在和未來,而有些談論的則是過去1300年的歷史。

報道稱,莫迪非常在乎中方的到訪,例證之一就是,其不斷向中國客人展示“印中兩國跨越十幾個世紀的文明交流和悠久的歷史聯繫”。但遺憾的是,當談論歷史問題時,印方就頗爲棘手了,因爲他們的研究反而遠不如中國。

由於歷史上不斷被外族征服,這使得印度的史料相當缺乏,遠沒有中國那樣對過往詳盡的記述。

報道稱,印方在籌備文化交流活動時,是根據中國思想家玄奘和尚的《大唐西域記》,才勉強確認古代中國人的確到過此地。這聽起來有些驚詫,但事實就是如此。

在世界上,印度對自己歷史的研究以不嚴謹著稱,它對自己的歷史缺乏瞭解,對別國則記述得更少。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中國,印度始終對一段發生在1300年前的歷史不願深究,因爲一部分印度人認爲它是一個“屈辱的故事”。

12日,印度《克什米爾時報》報道稱,1300年前,一位帕拉瓦王朝的國王曾經被中國古代王朝冊封爲“南方將軍”(印度的說法)。

報道稱,儘管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已得到中國史書證實。一位粗通中文的印度考古學家稱,印度古代國王被中國冊封的事實,可以從三本書中找尋印證,即《舊唐書》、《新唐書》和《唐會要》。

據《舊唐書》記載,在武周天授二年(即691年),包括“南天竺王遮婁其拔羅婆”在內的“五天竺”王公遣使前往長安朝賀,其中“拔羅婆”被認爲是帕拉瓦王朝,南印度諸王朝與中國的非常關係也由此開始。

20年後。即720年至721年間的唐玄宗開元八年,南天竺國王在遣使覲見時做出了名留史冊的舉動。

報道稱,據史料記載,這位王公派遣使者前往長安,除進獻禮物外,還要以“戰象及兵馬”爲唐朝請兵出征,藉以助唐帝國平定南亞及西亞地區,唐玄宗爲此“甚嘉之”,給這支大軍取了“懷德軍”的名稱。據《新唐書》記載,印度使者還從唐玄宗那裏得到了唐朝官服。

實際上,受到冊封的帕拉瓦王朝並沒有採取行動,雖然南天竺與唐朝的接觸在安史之亂之後就基本中斷。但公元720年到721年的這一幕,還是讓印度人難以忘懷,以至於很少有人願意研究它。

報道最後稱,歷史何其相似,已是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重回強盛時代,而印度對於前者一樣只能仰望。不得不承認,這種基於互信、尊重而存在的歷史仍有價值,在中國史料中多次被記載的這一頁,或許將再次成爲中印彼此經略南亞的註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