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和中方首腦在馬哈拉普拉姆的非正式峯會上,承諾合作反對“激進主義”和“恐怖主義”。雙方的會晤對整個南亞地區的穩定有重要意義。

韓國《朝鮮日報》10月14日報道稱,印度工信部發言人庫馬爾(Raveesh Kumar)稱讚,中印會談見證富有成果的一天。中方已經改變了對印度的外交策略,在一些問題上從“強硬”轉向了“懷柔”。

報道稱,2017年的邊境對峙讓雙方關係遇冷,在印度逐漸發展起來的今天,中印經濟合作是雙贏的選擇。中方與美國在進行長期貿易摩擦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拉攏新興經濟強國印度成爲友軍,而印度也急需縮小對華貿易赤字的規模。

報道稱,在領土問題上,中方一改“強硬”路線,選擇支持巴基斯坦的這一不冒頭的“懷柔”策略,這使得雙方矛盾有效“弱化”。

中方在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 Imran Khan)的會晤中表示支持中國的盟友對克什米爾的“合法權利”。

法新社12日報道稱,自1962年戰爭爆發以來,亞洲這兩個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國家,就喜馬拉雅山間領土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拉鋸戰。早些時候,印度曾在八月加強了爭議地區的管理,從而激怒了中國,而此次非正式會晤使得邊境形勢有所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