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動筆寫文了,今天突然又有了寫一寫的念頭。原因是早間散步的時候碰到一個股民,聊到了她的重倉股被ST的事情。結合最近A股一大現象——高價股更高,低價股更低。覺得有必要聊一聊A股的散戶們未來該何去何從的問題了。

早間碰到的股友是個專職媽媽,閒聊之餘聽聞我也炒股頓時精神百倍,立刻報出她的重倉股,讓我幫忙“診斷”一番。我聽到她的第一重倉股是ST股的時候,直接給出善意的建議:現在大背景是註冊制,殼資源已經不那麼值錢了,ST股的炒作潮很難再現以前的輝煌了。想要在ST股裏“淘金子”一定要注意提防退市的那個“萬一”。

誰知,該股友立馬“振振有辭”地說:我們買它的時候它不是ST股啊,是買了之後才被ST的!我愣了一下,心想:這有區別嗎?好比你去菜市場買了一個雞蛋,買的時候是好的,但後來放久了雞蛋變壞了,難道你就抱着那個“壞蛋”不捨得丟棄嗎?

實際上,註冊制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並不是說註冊制一出來股市就再沒有賺錢的機會了。股民只需要變換一下思路,跟對“大主力”的腳步,一樣是可以在股市中喫到肉的。那麼,面對新形勢,A股中的散戶又該如何應對呢?

在我拜讀過的投資經典中,不少於10個大師曾經給出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了:截斷你的虧損,同時讓你的利潤繼續飛奔。

回想一下,在你的買股生涯中是不是經常這樣幹:只要買進的股票虧損了,就死活都不願賣出,一定要等到解套了才甘心賣出;相反,只要買進的股票上漲了,哪怕賺的錢只夠買一根蔥兩根蒜的,你都有抑制不住想要把它賣掉的慾望。因爲,在內心裏,你始終覺得只要賺錢了不兌現,傳說中的“莊家”馬上又會把這一切奪回去。

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操作系統似乎“無懈可擊”:虧錢的時候,只要不割肉,浮虧就永遠不會變成實際虧損。因此,你損失的只是時間成本,早晚有一天,股票還會漲回來,你的虧損還會得到彌補。

這種操作放在若干年以前,或許還有效。因爲以前的股市是齊漲齊跌的,只要大牛市到了,一線股先漲,垃圾股後漲,早漲晚漲總會上漲。可是,近幾年來,A股的股民們突然發現,故事好像已經不再按照劇本走了。

君不見,貴州茅臺、海天味業是漲了又漲,很少漲停,卻總也漲不停;君不見,樂視網、信威集團是跌了又跌,經常跌停,並且跌着跌着可能就跌沒了。

這說明,現在A股市場中聰明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了,好的股票大家都不願意中途下車,而差的股票卻只能經歷一輪又一輪被拋棄的命運。當然,每一輪下跌都會順帶割走一茬韭菜。

所以,在註冊制的大背景下散戶需要更加註重研究股票的基本面。選對了股,時間就是玫瑰,早晚有一天會春暖花開,香飄萬里;選錯了股,時間就是毒藥,遲早有一天會毒發身亡,股財兩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