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是否有用?對於這個問題,一千個股民朋友眼裏就有一千個答案。認爲技術分析有用的人可以列舉出股市史上無數個憑藉技術賺到千萬身家的大師;認爲技術分析沒用的人也可以找出同樣多因爲癡迷技術最終走向破產的失敗者。

我們傾向於技術分析是有用的。因爲認真研讀數位大師(包括股票大作手利弗莫爾、艾略特、纏中說禪等)的傳世著作之後,你可以發現這些大師所領悟出來的技術是殊途同歸的。也就是說,幫助他們曾經取得輝煌成就的是一些共同的東西。

這裏,我們摘取A股股民最常用的背馳買入法來探討。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但是大師們在共同的市場裏領悟到了相同的東西。

先來看看纏中說禪關於背馳的描述。

纏中說禪稱,在前後兩個同向趨勢(趨勢力度:前一纏繞的結束與後一纏繞開始,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中,當纏中說禪趨勢力度比上一次纏中說禪趨勢力度弱,就形成了“背馳”。而這裏的背馳,就有可能引發反向運動,形成一個買點或者賣點。

接着,我們來看看股票大作手更爲樸實的描寫。

利弗莫爾描述自己發明的買點時寫道:股價反彈到了45美元,之後出現反彈,上漲到了49美元。忽然間有一天,股票又開始活躍起來,一天之內下跌了三四美元,並繼續處於跌勢當中,馬上就要跌破前期的關鍵價位40美元了。如果股票沒有擊穿40美元,那麼當它從最低點反彈了3美元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必須立刻買進的買點。如果40美元的關鍵價位已經被擊穿,但是突破的幅度不超過3美元,那麼當反彈到43美元的時候你也應該立刻買入。

這段話和纏中說禪的背馳實際上有着異曲同工的妙處,其中40美元就是一個關鍵價位,跌破之後卻形成了背馳,股價運動無法繼續原來的趨勢,只好扭頭向上。而這裏就被作手當作了一個常用的介入買點。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更爲系統的艾略特波浪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稱:一個包含八個浪的完整循環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組成:五浪驅動階段和三浪調整階段。艾略特用“失敗”一詞來描述第五浪未能運動得超過第三浪終點的情況,但我們喜歡更明確的名稱:“衰竭”,或“衰竭的第五浪”。衰竭通常出現在超強的第三浪之後。

喜歡波浪理論的多是一些老股民,從老股民的口中經常可以聽到“失敗的五浪”。實際上,失敗的五浪也是因爲主升或者主跌的第三浪耗盡了太多多頭或者空頭的力量,導致了第五浪發生時已經產生了“背馳”,從而形成相反方向的介入點。這與前兩者的內在道理是一樣的。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師們留下的傳世經典總是有其特殊的地方。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只要股票背後的人性不變,股市中的一些經典規律就必然還會再現。

而許多人常常覺得技術分析沒用,更大的可能是,自己對於技術的研究學習還不夠深入,沒有領悟到一門技術的精髓之處。

在武俠的那個江湖中,高手常常會說:修爲夠了,再基礎的招式也能打出驚人效果;修爲不夠,即使是太阿寶劍到了手裏,也不過是廢鐵一把。而在股市江湖中,想要修得“絕世武功”則更是難上加難,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會多上百倍千倍。而且,即使你投入了全部,如果趕上不對的週期(俗稱運氣不好),最終還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永遠不要去學;或者,你就要付出比旁人多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