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人在囧途》已经是10年前的电影了,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2010年6月初,这部反映当时中国人回家过年的小成本影片,竟然选择在夏天上映。票房也确实不算很理想,只收了3700多万,这个成绩即使放在当年,也排不进年度票房前50名。那一年的国产片风头,属于《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不过如今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人在囧途》,便会发现在内地电影史上,它其实和《让子弹飞》《唐山大地震》等影片一样,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让徐峥和王宝强演艺生涯别开生面

在《人在囧途》之前,王宝强和徐峥其实都未找到自己的银幕定位。王宝强当时只是个配角明星,《天下无贼》《李米的猜想》虽然都是知名影片,但王宝强在片中演的都不是喜剧人物,而且表现也不算出色。但在《人在囧途》之后,这位来自河北农村的小伙子,开始逆袭成中国电影圈最有价值的男演员之一,除了主演《泰囧》《唐探》等喜剧片外,他的个人履历里还有《Hello!树先生》《一个人的武林》这样广受好评的正剧作品。

而徐峥在《人在囧途》之前,拍的主要都是小成本电影,最著名的作品是《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但他在片中都属于客串性质。而他本人担纲主演的《爱情呼叫转移》和《夜·店》虽然质量尚可,但票房又都不太理想。可以说,《人在囧途》是一部真正让徐峥和王宝强演艺生涯别开生面的作品。

香港电影人拍摄内地片的典范

香港电影人曾是内地电影崛起的中坚力量,在2010年之前,很多在内地卖座的国产片,都是由香港导演掌镜,如《赤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画皮》《十月围城》等,但在2010年之后,香港电影人开始集体在内地失势,究其原因很复杂,但一言以蔽之,就是他们的作品已经接不上内地的地气,徐克、王晶、刘伟强这些人至今仍然在吃老本。

王晶和文隽

当然,也有在内地玩得很溜的香港电影人,比如周星驰、陈可辛,以及《人在囧途》的监制文隽。文隽个头矮小,其貌不扬,但却是香港影坛的风云人物,曾监制过《古惑仔》《风云雄霸天下》等著名电影。文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看到了内地市场的价值,姜文和万梓良混搭主演的的《狭路英豪》,文隽就是编剧、导演兼制片人,他后来还监制了姜文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狭路英豪》

《人在囧途》里,文隽担任着监制和编剧两个关键角色,而导演是文隽的好友叶伟民,这个人在香港也有一定的名气,曾执导过周星驰电影《百变星君》,以及《洪兴十三妹》《山鸡故事》等古惑仔番外篇作品,很难将这些港味十足的影片跟《人在囧途》联系到一起,而这正是文隽和叶伟民的成功之处。

《百变星君》

开创了“囧”系列公路片

尽管因为版权原因,徐峥将原来《人在囧途之泰囧》的片名直接改成了《泰囧》,但毫无疑问,徐峥导演并主演的三部“囧”系列影片,都起源于这部《人在囧途》(我甚至认为宁浩导演、徐峥和黄渤主演的《心花路放》也从这部影片获得过灵感)。尽管今年的《囧妈》未能在影院上映,但《泰囧》和《港囧》的内地累计票房接近30亿,这无疑是内地喜剧片史上亮丽的一笔。

当然,这里需要吐槽两句,“囧”系列走到《囧妈》,似有穷途末路之感,徐峥的表演天赋,显然要远胜于他的导演才华。

留下了时代的记忆

这些年由于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社会面貌天翻地覆,00后出生的人,恐怕已经无法想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同样的,2010后出生的一代人,恐怕对2010年之前的中国,也会非常陌生。而现实题材的电影,往往能以冰山一角的方式,记录一个时代的面貌。

我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能看到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在《顽主》《二子开店》里能看到80年代的北京街景,在《有话好好说》《甲方乙方》里能看到90年代的城市面貌……好的现实题材电影,往往能让经历过同时代的观众,产生记忆共鸣。如今的春运,早已不是《人在囧途》般模样,但我们能在这部电影里,找回一段记忆。这也是一种美好的观影体验。

《阳光灿烂的日子》

又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喜剧片

有的喜剧作品,第一遍看时令人捧腹,但看第二遍时便觉得索然无味,但有的喜剧作品,反复观看仍觉其乐无穷,周星驰的电影和赵本山的小品大多都属于后者。而能创造出这种值得观众反复观看的喜剧作品非常不容易,就电影来说,有时候四五年也出不了一部。

记忆所及,最近20年出品的、能让观众重复观看而不觉腻歪的华语喜剧片,也就《少林足球》《功夫》《疯狂的石头》《夜·店》《心花路放》《夏洛特烦恼》等少数影片,总共应不超过10部,而《人在囧途》就是其中一部。每年春节期间,家里老老少少坐一起看一遍《人在囧途》,应是很多家庭的保留项目吧,因为无论老少,皆能看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高级喜剧吧。

撰文:电影梗博士,请勿随意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