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藍牙耳機市場的火爆,通過街上多少人帶着藍牙耳機就可以看出來了。往後藍牙應該會成爲一個主流的產品,一方面是藍牙技術越來越成熟,連接越來越穩定。另一方面是出於便捷的需求廠商逐漸幹掉了3.5毫米耳機接口。在2020年旗艦機上想要找到一款3.5毫米接口的手機,真的是難上加難。而且今後的趨勢降噪會成爲藍牙耳機的主要賣點。在這個噪音污染也日益嚴重的今天,人們在出行居家生活迫切地需要一款降噪耳機。oppo在剛推出真無線藍牙之後不久,就立馬上線了,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並在之後不久就正式發佈。

外觀

當你在購物平臺打上降噪耳機這4個字的時候,價格基本上都在500元以上,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需要一款價格親民的降噪藍牙耳機。最近入手了一款價值199元的餘音R1降噪藍牙耳機。我們來聊聊,看他是否能夠抗體在這個價位段的降噪耳機的大旗。

首先在外觀上就是傳統掛脖式造型,餘音R1採用了兩段式的設計,緊靠脖子的地方採用了自適應液態硅膠項圈,後面則是通過一段TPU的耳機線連接到耳朵上。在耳機暫停使用的時候直接放在脖子上就可以了。不過這裏有個小遺憾,餘音R1並沒有採用磁吸式設計,也沒有摘下耳機就暫停的好習慣。由此給我帶來的影響就是在劇烈走動的時候,前面兩個耳機會不停的晃動。由於腔體經過人體工程學的設計,在入耳的時候呈45度角,非常貼合耳朵佩戴,而且在佩戴的時候也是非常穩定的,怎麼晃也都晃不掉,長時間配帶也不會形成壓迫感。

而且在199元的機身上還帶來了質感細膩的鋁合金腔體,金色的降噪MIC拾音點綴的恰到好處。金屬腔體在質感和視覺上表現都不錯。

在配件上讓我比較驚喜的地方就是配送了兩種不同顏色的硅膠套,這在我購買的其他耳機上都沒有這種待遇。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隨意更換不同的顏色。不過有好處也有糟糕的地方,都2020年了在充電上還使用普通的USB接口。如果我不小心將這根線弄掉的話,恐怕我在家就找不出第2根線爲它充電了。

連接配對

連接上剛開始只需要爲其簡單的配對一下,後續在你手機開啓藍牙的狀態下,打開耳機就可以自動連接了,並且在連接的時候還有提示音。這一款降噪藍牙耳機,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設置了一個單獨的降噪開關。即使在耳機不開機的狀態下,也可以使用降噪功能。讓降噪不再麻煩,隨時隨地的安靜下來。

在配置上餘音R1,這款耳機支持藍牙5.0版本,可以兼容更多的設備。在日常的連接上在我體驗的幾天當中還是挺穩定的,並沒有出現斷流的現象。在極限距離測試當中,我採用了藍牙5.0版本的設備,直線連接距離可以到達幾米,基本上也能滿足日常使用的。採用了12nm的動圈單元,日常聽起來和我的有線耳機並沒有區別,音質這方面還是不需要擔心的。

降噪體驗

作爲一款主打降噪耳機,那麼這款耳機降噪性能到底怎麼樣呢?

根據官方介紹,這款耳機的降噪深度可以達到19~25dB,在體驗上這款耳機的降噪性能也只是針對生活中大多數的中低頻聲音,在一些嘈雜的環境下打開降噪還是有感覺的。特別是低頻聲音消除的還是挺多的。在降噪性能上,相較於蘋果和索尼的降噪耳機還是差一些的,畢竟價格在那擺着呢。他倆的零頭應該都比這一款耳機貴。總的來說199能有這樣的降噪體驗還是非常棒的。

延遲

在延遲方面,我覺得這款耳機算得上是千元級的水平了。延遲很低,在日常影音娛樂方面感覺不出來,真正單獨測試感覺出來的延遲還是在射擊遊戲中,當我一槍一槍的射擊的時候子彈和聲音這時候纔會存在稍微的不同步。這個延遲在我體驗的幾款耳機裏表現還是不錯的。

充電續航

在續航上一天高強度使用10個小時還是可以的。充電的話我使用自帶的充電器,基本上在1~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充電了。這種頸掛式的耳機在充電方式上體驗並不算太好,並不如那種真無線藍牙耳機無線充電來的便捷。在現在電子產品越來越多,需要充電的也越來越多,真的希望廠商可以優化一下充電體驗,特別是多設備的充電體驗。

總結

總體體驗下來,這款耳機還是讓我挺滿意的,特別是我的一位朋友,我把這款耳機和一款三四百的耳機放在一起,他竟然更喜歡這一個199的,原因就在於這款採用了液態硅膠高彈性掛脖項圈,這個舒適度應該可以媲美千元級了。雖然在降噪體驗上不及一些大品牌,但是在這個價位能有基礎的降噪體驗就已經很不錯了。

雖然在其他細節方面還有一些小遺憾,但是價格總是能夠彌補的,任何的體驗都離不開價格的支撐。一些小毛病,對於動輒幾千元的耳機來說,也許是問題,但是對於這款耳機來說,絕對稱不上問題,只能算作遺憾。作爲一款入門級的降噪耳機,我還是非常願意推薦給你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