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1年3月8日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發動“婦女節政變”誅滅楊駿家族,第二天,賈南風就大赦天下,並且把這一年又改爲元康元年。290年和291年就這兩年,年號叫人眼花繚亂,290年司馬炎自己改成太熙,太熙了4個月,司馬炎就死了,楊駿一看司馬炎死了,立馬就改成了永熙。大臣們說皇帝剛死不過年就改元不和禮儀,終於到291年過了年,楊駿就又一次改元爲永平,剛到3月,賈南風婦女節政變就殺了楊駿,賈南風又把年號改爲元康。滿打滿算,楊駿也就專權了10月,就身首異處!

在這充滿了血腥的10天裏,司馬伷的三兒子東安公司馬繇可算是出盡了風頭。史書記載,司馬繇之所以能夠參加到政變中,是因爲當時他是皇帝身邊的散騎常侍,此人相貌最大的特點是像關羽一樣是美鬚髯,性格也像關羽一樣剛毅,有威望;不僅如此,而且還博學多才。既然司馬繇是皇帝司馬衷身邊的人,當然深得皇帝和賈后的信任,所以,在發動政變的時候,既不是資格老的下邳王司馬晃,也不是年輕氣盛的楚王司馬瑋,而是一個僅僅爲“公”的司馬繇指揮全部的部隊。這裏面當然大有玄機了,歸根結底當然還是信任問題了,畢竟諸王屬於另立門戶的人,不是皇帝身邊的人;二則,司馬繇地位較低,號召力也不強,並且,只是一個皇帝的侍從,沒有自己的軍隊,讓他總統諸軍,避免主導政變的人會反戈一擊。

當時,司馬衷即拜司馬繇爲右衛將軍,直接領射聲校尉,加侍中,兼典軍大將軍。當天,誅殺的和賞賜的共300多人,全部都是司馬繇一個人說了算——當然,既有濫殺的,也有濫賞的,下面的人也因爲爭功對司馬繇頗有微詞。過了10天,即3月19日,司馬衷徵召汝南王司馬亮當太宰(上三公之一)和太保(上三公之三)衛瓘同時主管政府機要(錄尚書事),掌權輔政,二人均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就是說覲見皇帝的時候可以身佩寶劍,並且可以不“趨”,就是進入宮廷以後,不用小步快跑了,只用正常走路就成。——任命秦王司馬柬當最高統帥(大將軍),東平王司馬楙當撫軍大將軍,楚王司馬瑋當首都衛戍司令(衛將軍)兼中央禁軍總監(北軍中候),下邳王司馬晃當國務院總理(尚書令),東安公司馬繇晉升王爵(東安王),當國務院左執行長(尚書左僕射,《晉書本傳》記載爲右僕射)。封董猛當武安侯,三位老哥也都封三等侯爵(亭侯);孟觀封爲上谷郡公,李肇也被封爲郡公,兩人都升官爲積弩將軍。

後世的史學家以後來發生的事情,逆推說賈南風把司馬亮和衛瓘推到前臺,其目的是爲了除掉二人,從而證明賈南風陰險毒辣等等,對此,個人的確不敢認同。雖然本人對賈南風同樣厭惡之極。但是,個人認爲,賈南風在任命司馬亮和衛瓘主政之初,應該不存在要借刀殺人、除掉二人的意思。這是因爲:宮中的積怨和楊駿咄咄逼人的攻勢,使得除掉楊駿勢在必行。在除去楊駿以後,賈南風的確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重臣來穩定人心。這是客觀需要;

司馬亮解決司馬繇賞罰不公的辦法,不是重新進行公平的評定,而是爲了收買人心,對於誅殺楊駿有功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普遍地又加賞,以至於中下級軍官晉封侯爵的多達1081人。在司馬亮看來,原來你以爲封賞的不夠,那我現在給你加封,你不就沒意見了嗎?其實,大凡不滿在於不公,而不在於多少,正可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原來的基礎上,都還是原樣的增加封賞,不但不能解決原來的不公,而且,這種超越規矩的濫賞也使得沒參與政變的人員更加失落。

當時,就有人提出異議。總監察官(御史中丞)傅鹹寫信給司馬亮說:“這次因功而升官晉爵的,人數之多,多到震動天地,從古到今,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事情。沒有功勞而受賞賜,人們誰不喜歡國家發生災亂?是培養無窮的災亂之源。這些措施,都是東安公司馬繇出的主意。人人都認爲,殿下抵達京師後,自會糾正,糾正合乎正道,大家怎麼會憤怒?而大家所以憤怒,在於不公平。而今獎賞之濫,比司馬繇所做的,更加兩倍,沒有人不感到失望。”

在司馬瑋看來,司馬亮和衛瓘你們做得也太過分了。發動政變的時候,你司馬亮不敢;等政變成功了,你司馬亮抖起來了;你抖起來也不打緊,你衝別人抖去,別在我面前玩火!但是,惱怒歸惱怒,司馬瑋還沒想把司馬亮和衛瓘怎麼樣——畢竟人家是爺爺輩的人,既是宗師,又是太宰,我又能怎麼樣呢?然而,事情因爲一個小人物的私心又發生了轉機。當小人物準確地把握住大人物們的心思,就能左右大人物的決定,從而最終影響到歷史的進程。而如今,這個人物就是楚王司馬瑋的舍人岐盛。

此人過去和楊駿關係很好,爲楊駿出謀劃策,楊駿倒臺以後,立即見風使舵,攀上了楚王司馬瑋。衛瓘曾是楊駿的仇敵,當初,衛瓘被楊駿設計,不僅失去了親愛的兒子衛宣,還弄得狼狽不堪,惶恐遜位,以楊駿的智力,絕難想出此等隔山打炮般的妙計。想必此計就出自岐盛等人吧?衛瓘算計了一輩子別人,到老了,竟然栽在後生手裏,他能善罷甘休麼?岐盛也明白,自己必須抱住楚王這個粗腿不放,如果楚王倒臺,自己小命也難保。

於是,他就和楚王司馬瑋的長史公孫宏一起勸說司馬瑋:要擺脫被司馬亮和衛瓘魚肉的命運,那就只有結好皇后賈南風,請求皇后出面留下自己,只要自己有朝廷上的官職,就可以不被髮配到封國。結好女人的辦法無非有4種:一是表示忠誠;二是送上財物;三是結好女人身邊的人;四是送上肉體。我們不知道楚王究竟做了些什麼工作,從後來賈南風的親信積弩將軍李肇對岐盛和公孫宏言聽計從這一點來看,起碼楚王做到了第3點,至於前2點,大約也是必備的吧。

在賈南風的干預下,司馬衷把原來的太子太傅王戎改任爲尚書右僕射,而任命楚王爲太子太傅——給司馬瑋一個虛職,給王戎一個實職——剛狠的讓你務虛去,免得你生事,把你留在朝中對於司馬亮和衛瓘也是一個制約;把文人王戎拿來從事行政工作,不怕你能怎麼樣,而且,我們還是親戚。

這樣的安排雖然不能讓司馬瑋十分滿意,但是,畢竟自己留在了京師,只要留在京師,就有可能對朝政有所影響,雖然自己不再能夠指揮禁衛軍,但是自己還有自己的親兵!即便如此,岐盛還是聽說了衛瓘將要逮捕自己的消息!事不宜遲,岐盛趕緊找到公孫宏商量,怎麼樣才能迅速扳倒司馬亮和衛瓘?二人合計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要想扳倒司馬亮和衛瓘,就必須讓皇后賈南風出手,利用皇帝才能免去二人的官職。

而要想讓賈南風出手,就必須讓她最親近的人向她傳播司馬亮和衛瓘要謀反的謠言,惟其如此,才能嚇着這個身居後宮、權力慾又很強的皇后。岐盛和公孫宏私下裏找到了李肇,對李肇說是奉了司馬瑋之命,請求通過李肇向皇后密報,司馬亮和衛瓘企圖行廢立之事。

賈南風是知道司馬瑋是深恨司馬亮和衛瓘二人的,從史料上來看,賈南風決定誅殺司馬亮和衛瓘,固然有自己進一步專權的內心動力,但是,她開始並沒有主動生心,而是被岐盛和公孫宏所誤導的,《晉書,楚王瑋傳》記載,賈南風在聽了岐盛和公孫宏的謊言以後,“後不之察,”這句話很關鍵,這句話就說明了,當時,在二人的花言巧語之下,賈皇后並沒有看透二人的謊言,而是真的認爲司馬亮和衛瓘馬上要對自己下手了。

公元291年6月的一天晚上,宮中黃門將詔書下達給了司馬瑋,詔書的內容一定經過了賈南風的再三斟酌:“太宰(司馬亮)、太保(衛瓘),打算效法伊尹、霍光。你可宣佈詔令,命淮南王(司馬允)、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率軍駐屯各宮門。撤銷司馬亮及衛瓘的全部官職。”岐盛和公孫宏終於成功了,他們兩個兩頭欺騙,終於促成了皇帝下達了這樣的詔書……可是,並不知情的司馬瑋對於這項突然而來、將會造成鉅變的詔令,深感不安,他認爲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後果極其嚴重,而詔書又寫得不明不白的,因此,司馬瑋還打算再行奏報皇帝,加以證實,禁宮來的侍從宦官對司馬瑋神祕地說:“那樣做可能使消息走漏,就不是密詔的本意。”

而司馬瑋正好也想利用這項密詔公報私仇,遂緊急動員中央禁軍(北軍——晉朝的中央軍只有內軍和外軍之分,北軍就是全部的內軍,即禁衛軍;外軍就是城外的中央軍),也許,司馬瑋也擔心自己被賈南風給賣了,僅僅用自己的部隊去做這件事,如果被司馬亮和衛瓘調動城外的軍隊反擊成功的話,那笑話就大了。於是,爲了確保洛陽周邊所有的部隊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上,確保其他部隊不被司馬亮和衛瓘帶走,司馬瑋的確假傳了聖旨,自己寫下書面命令召集首都城內城外三十六軍:“上天要禍害晉朝,亂事接連發生,剛剛過去的楊駿之亂,完全是依靠大家齊心協力才得以平定。現在司馬亮、衛瓘,陰謀叛逆,他們想廢黜皇帝,斷絕武帝這一支的繼承權。今天,我奉命免掉他們二人的官職,並受命擔任全國各軍區總司令長官(都督中外諸軍),正在崗位上值班的警衛,加強戒備;其他所有武裝部隊,立即前來指揮部報到,討伐叛逆。助順討逆,是上天保佑的。現在,朝廷懸賞,來等待將士們盡忠報效。我說的這些話,可以對皇天后土發誓!”再假傳聖旨讓司馬亮和衛瓘把各自的官印交出來,然後回到各自的封國,並說:“司馬亮、衛瓘部屬,一概不問,全體解散,各回私宅。如果抗拒詔書,便軍法從事。能率領自己的部屬投降的,封侯受賞。朕不食言。” 至於說的三十六軍應當爲晉國中央軍的總兵力。(《資治通鑑》胡三省注曰:“晉洛城內外三十六軍。”)

在集結了晉朝全部的精銳以後,司馬瑋命公孫宏、李肇率軍包圍司馬亮王府,命自己的弟弟侍中、撫軍將軍、清河王司馬遐去逮捕衛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