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投籃技術是單個技術中最爲複雜、對人體各關節、肌肉配合要求最爲精確的一項技術動作。即使各水平球員將大量的時間用於對投籃技術的提升與改進上,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即使是最高水平的球員,也還沒有人可以將場均三分球命中率維持在50%以上(出場數≥300)。

而正是因爲存在挑戰,我們才爲此着迷、執着以及享受球空心入網的感覺。今天,我主要從一個細節開始,來深入探討在練習投籃的過程中,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把其中的一些規律,應用到其他技術動作的習得上。

請大家首先觀看下面歐文投籃的慢動作視頻,並找出歐文投籃時的技術特點(應該說是問題所在)。我已經做了很明顯的提示,相信你一定能夠看得出來。

00:46

通過這個視頻,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歐文出手的一瞬間,其左手的動作模式,具有明顯的翻轉動作(大拇指撥球動作)。如果你沒有注意到,請再仔細看一次視頻。

9年來,歐文常規賽場均出手5.4次三分,命中2.1個,命中率39%;投籃命中率46.6%。這應該屬於中上水平的一個數據表現了(數據查詢日期:2020年3月24日)。那麼問題來了,歐文左手的動作模式到底對其投籃有沒有深刻的影響呢?這個問題,我放在後面回答。

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大家在練習投籃時,會不會出現上述的類似問題呢?反正,在我教學的這些年裏,球員左手發力的情況非常多。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球員如果不經提醒,根本不知道其左手參與了發力或者手型“不正確”。不僅僅是投籃,對於其他技術動作的學習也是如此,例如學習原地的各種運球變向技術(膝關節屈曲的角度、背部前傾的程度等)、傳球技術(食指、中指發力的情況、肘關節外張的角度)等。

我們在學習技能時,從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如何防止錯誤動作也形成了自動化。這就好比我們在喫蘋果時,這個蘋果有一很小的部分被蟲子破壞掉了,而我們沒有察覺到,連同好的部分一同喫到了嘴裏。而投籃時左手的翻轉與大拇指發力(也可能是其它變質動作)現象,正是由於在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特別容易發生在鞏固階段→自動化的某個階段。

由於在這個過渡階段,我們的部分動作,特別是對肌肉的感知,是處於沒有意識的狀態下。因此,當我們的某一部分動作發生了變質時,其傳入衝動無法引起大腦皮層相關區域的興奮,進而我們根本無法察覺到。時間久了,這部分變質的動作已然形成自動化。

這裏,還存在第二種情況:在我們的投籃達到自動化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上述的變質動作。而是因爲在形成自動化以後,我們不再進一步加強技能的練習,此時,我們所獲得的自動化技能,其實是會倒退或出現變質的。當然,歐文的投籃並不是這種情況,我研究了他近9年的投籃動作模式,一直都存在左手翻轉的“問題”。

這看起來很矛盾對嗎,一方面,優秀球員的目標就是要把動作技能提高到自動化的階段,以便於在比賽中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二信號系統(抽象的信息,例如:語言),而讓我們的肌肉、關節等可以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完成各種複雜的動作;另一方面,無意識的狀態,會讓我們無法察覺到變質的那一部分動作(因爲,當形成自動化後,第一信號系統的興奮會選擇性的傳給第二信號系統),從而把它們也一起帶進了我們的整個技術動作中。

其實,應對的辦法大家都知道,其關鍵在於是否願意堅持去做。一個就是請教練、有經驗的隊友定期檢查你的動作;另外一個就是自己買三腳架,用手機錄像。然後分析自己的動作。這些都是利用非固有反饋來完善我們的技術動作。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這些反饋信息,你要對動作進行微調(前提是你已經建立了一個不錯的動作框架),而且調整的地方一次不能太多。

對於投籃技術的微調,前提是我們在早期已經建立的基本的、合理的動作框架。如果你的整個投籃框架都存在明顯的錯誤,例如,很多球員喜歡在投籃時把球向頭後面甩,然後再出手。那麼,在這個基礎之上再怎麼進行微調,也是毫無意義的。庫裏、湯普森之所以能成爲歷史上最出色的投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其父親,也就是他們的啓蒙教練,幫助他們建立了一個非常合理的投籃模式。只有在此基礎之上的調整,纔會真正提升投籃的準度。(關於這一點,大家可查閱我前幾年寫過的關於投籃的文章,在這裏就不多講了)

那我們現在回到第一個問題上:歐文左手的翻轉動作對他的整個投籃技術乃至命中率,到底有沒有影響呢?

這個問題很難客觀回答,因爲,我們很難用數據去測量或證明左手的不同動作所帶來的變化,也不能和其他球員進行對比。而歐文的這一動作又從未改變過,所以,我只能根據自己打球與教球的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先對照下面這個視頻,來分析此問題。這個視頻是我整理的幾位球員投籃的慢動作,大家可以觀察一下他們在出手時,其左手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各球員投籃的慢動作

即使我們找更多的球員進行觀察,也會發現,大部分優秀的球員,其左手在投籃時(以右手球員爲例),其掌心是朝向右側的,而不是籃筐方向。一旦我們的左手掌心、手指朝向了籃筐,就說明手腕發生了翻轉,而最下端的大拇指很難不發力。而左手大拇指發力可能導致兩個結果:①我們的射程提高了,投籃距離變遠了一點;②改變球的運動方向,使球偏離正確的運動軌跡,進而降低投籃的命中率。

我見過很多球員,他們想投得更遠,於是進行大量的三分球練習,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初期,由於右手肌肉、關節無法適應更遠的投籃距離,大腦皮質的相關運動區域(也可能是通過脊髓神經直接調節),通過調動左手手指的肌肉,來滿足投籃射程、維持命中率的需要。這些都是在大腦無意識下發生的。

大家是否注意到,在第二個視頻裏,最後一位球員雷·阿倫的動作,其左手的動作軌跡是不是和歐文很像啊。總之,這位偉大的神射手,其左手的動作竟然“不標準”,而且也有明顯的翻轉動作。但這好像絲毫沒有影響他擁有職業生涯40%的三分球命中率以及他的投手價值。

結合這幾個方面,我的結論是:如果你投出去的球,滿足三要素(看我之前的文章)。那麼,左手發力帶來的影響可以降低很多。此外,如果你的投籃水平越高、技能越熟練,那麼它的影響就越小。相反,如果你是一名初學者,那麼它會嚴重影響你的命中率以及球的運行軌跡。

關於這一點,在我實際的教學中有很多案例,很多隊員(CUBA、初高中),其投籃時左手大拇指發力,使球偏向左側(也有偏向右側的),嚴重影響了球原本的路線,也就是沒有左手發力時的路線。因此,我們從開始階段,就應該建立良好的投籃框架。因爲,一旦技術形成自動化,我們就真的很難改掉了。

最後說一句:我最喜歡利拉德投籃時,其左手的動作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