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37届春节联欢晚会,许多年前,“春晚”曾是人们在大年三十晚上最重要的一项娱乐节目,每年春晚栏目组需要用将近半年的时间去总结上一届春晚,再用半年的时间去准备下一届春晚。而观众则需要半年的时间去回味上一届春晚,再用半年的时间去期待下一届春晚。可以说春晚已经成为了观众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虽然它只在电视上陪伴我们几个小时,却能让所有的主创人员和观众们用一年的时间去消化它。

春晚导演:黄一鹤

在当今春晚影响力逐渐消弱的年代里,人们对“老春晚”怀念的情感却越发强烈,今天我们所聊的1983年春晚虽不是最经典的,但它的意义非凡,作为春节联欢晚会的“元年”,一切的形式和内容都处在探索当中,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个晚会能成为中国人最受关注的节目,更没有人认为它能够一走就是37年,至今为止,它仍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作为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老师意识到春晚如果想要真正的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就要深入到老百姓们的生活当中,和老百姓形成互动,增加代入感,让老百姓切实的能够参与进来。

1983年春晚中的李谷一

于是,春晚被布置成“茶座式”,弄十几张圆桌,沏上茶,摆上点饮料,糖果,花生瓜子,瓜果梨桃,跟单位的联欢会一样。

节目组还准备了四部热线电话,通过报媒公布于众,观众们可以拨打热线电话直接和栏目组进行沟通。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节目直播开始,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异常火爆,然而这里边却出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这四部电话中的其中一个电话号码错了一位数。当天晚上成百上千的电话打到了北京的一位居民家中。

1983年春晚中的斯琴高娃

在那个年代能有电话的家庭也不是一般人了,那位电话主人当时也在观看春晚,可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让他十分委屈,于是他又拨打了其他三个热线,向春晚节目组发起了牢骚:“你们是春晚电视台的吗?你们可饶了我吧,我看会儿春晚全被你们给搅了,我是观众,不是你们的接线员!”

除了在热线电话的尝试当中闹了个笑话之外,请演员的时候也是发生了不少事故,当时春晚为了追求高规格,请的演员全部都是大牌,今天的春晚大家都是削尖了脑袋,打破了头的往里挤,可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春晚到底是怎么回事,许多明星对此兴趣并不大,遭遇碰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此姜昆就曾说过:“83年春晚请个演员那是求爷爷告奶奶呀”。为了说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上春晚致词,副导演邓在军和赵忠祥更是在燕京饭店动员了老爷子三个晚上。

1983年春晚中的姜昆、李文华

当时总导演黄一鹤提出要找四个主持人,这个概念在中国内地还是第一次被提出,之前我们只有所谓的报幕员、播音员、哪里有什么主持人。但黄一鹤力排众议,坚决要采用这样一种形式,并且人员配置上要三个男性,其中两个嘴皮子利索的,一个肢体语言丰富的,还要搭配一位颜值担当的年轻女性。

于是,节目组将传统的播音员排除在外,选择了语言风格更加接地气的相声演员马季、姜昆和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在女性主持人方面,经节目组的讨论决定,年轻、漂亮,且人气超高的刘晓庆成为了最适合的人选。

刘晓庆

三男一女的主持人配置非常成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了全国许多电视台的标配,但邀请刘晓庆上春晚的过程却并不那么顺利,为了表示诚意,节目组派姜昆骑着自行车亲自到她家里去做说客。当时的刘晓庆和其他演员们一样,对待直播这个概念还很陌生,姜昆就告诉她:“春晚直播就好比电视上球赛的直播,不到下一秒钟你就不知道这球进没进”

经过了姜昆动情的描述,刘晓庆动了心,但此时对直播产生浓厚兴趣的刘晓庆在答应上台之前却先提了个条件,因为当时自己片约不断,好几年都没有在三十晚上回家过年了,这一年好不容易推掉了所有的戏,准备和家人好好的团聚一次,结果春晚节目组又来登门。刘晓庆对姜昆说,希望你们能在直播当天给我一点个人时间,那天我要通过电视的直播,向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家人拜一拜年,讲几句话,表达一下祝福。

1983年春晚四位主持人

刘晓庆这样的答复把总导演黄一鹤给气的头都大了,心想这不是诚心给我出难题吗?如果这是录播节目,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跟谁说就跟谁说,想说多久就说多久,可这是现场直播呀,如果人人都像她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不乱套了吗。但放眼全国,唯有刘晓庆有这样的腕儿,少有人能和她相提并论。黄一鹤导演不敢做这个主,只好亲自找到台长,无奈之下,台长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也怪不容易的,好几年没回家了,家里头肯定惦念着,想说两句就让她跟家里父母说两句吧,怎么说她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演员,不会出什么差错的,就依了她吧”

1983年春晚舞台上的刘晓庆

到了春晚直播的当天晚上,刘晓庆非常兴奋,不但通过电视直播给父母拜了年,还撩开嗓子唱了一段,足足的过了一把直播的瘾。而在后台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毕竟是第一次现场直播,生怕游离在预案之外的刘晓庆搞出什么差错,而大腕儿马季发出了这样一句感慨:“嚯~胆儿真大!”

刘晓庆

由于当时能请来的演员有限,许多人要一人出好几个节目,而春晚直播将近,节目组还没有给李谷一找到能和他一起对唱《刘海砍樵》的男歌手,于是姜昆临危受命。可人手的问题解决了,服装和道具还没有着落呢,姜昆和节目组说,你们怎么也得给我准备个红大褂,再给我来个扁担扛上。节目组也犯难,真没地方给他找去,于是姜昆跑到外面垃圾堆里找来一个破笤帚,用脚把上面的毛丝全给踹掉了,只剩下一个光溜溜的笤帚把儿。

于是乎,观众们就在春晚的舞台上看到了姜昆那个身着中山装,肩膀上扛着一个破棍子的形象,今天回想起来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1983年春晚舞台上的姜昆

谈起八、九十年代的历届春晚,大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在近十五年当中,春晚不停地求新求变,但始终未能再次创造当年那样的影响力。可以说1983年的春晚开创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让电视节目以直播的形式面对观众,第一次让内地拥有了主持人的概念,第一次让哑剧小品登上电视荧幕,第一次实现通过电视台与观众形成互动。这些创新成为了后来春晚舞台上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赵安、郎昆、袁德旺等优秀春晚导演的创作方向。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娱乐形式冒出头来,呈一个井喷的状态,而许多年前全国人民吃着年夜晚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春晚的盛况早已不复当年。

虽然1983年的春晚舞台简陋,事故频频,但毫无疑问它成功奠定了之后春晚的雏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