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幾天,關於“擺地攤”的熱度是有增無減,無論是刷朋友圈,還是在羣裏聊天的時候,都離不開地攤兩個字。

有人興致勃勃地說,誰要擺地攤,拉上我一個,我要報名。還有人特意寫了關於擺地攤的指南,這讓許多從未擺過地攤的新手們紛紛躍試。

看抖音的時候,刷到了一位鄭州的女白領下班後襬地攤後賣泡泡機,日收入上千等等。打開評論區,很多網友說要辭職去擺地攤,給出的理由是可以掙錢,又自由。

於是,屬於“地攤經濟”的時代真正到來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地攤行業目前是一個趨勢,它會讓你放棄你目前所熱愛的工作嗎?選擇去追尋“高工資”,自由自在的掙錢方式。

我認爲,這份工作是你很熱愛的,請你不要放棄。

首先職場是一個比較磨練人的地方,會讓你汲取經驗,收穫到豐富的人脈資源等等,從而爲你的將來鋪路。

但如果你是一時興起,看到很多人都說擺地攤如何的好,就左右了你的思想,衝動之下,選擇了辭職,確實是不可取的。

02

在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曾提出過一個理論,叫做二八定律。他認爲,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到20%,其餘80%則是多餘的。

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爲什麼在同一個行業中,有的人可以掙到錢,有的人卻在虧錢呢?這個時候,可以通過二八理論得出這個結論。

就拿最近衆人熱議的“擺地攤”來說,看到有很多的人因爲擺地攤,收入蹭蹭的往上漲。

可事實上,當你去做這件事的時候,也會如此嗎?然而事實給出的答案很真實。

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記得在上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在擺地攤,這個期間也遇到了許多的同行,交流過一些擺攤的心得。

在跟這些人的閒聊當中,包括結合到了自身的經驗,才深知擺地攤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前期你或許想的很美好,當你真正的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就發現這行不簡單。哪怕你身處在人羣多的地方,有人看你的東西,但不一定會買。

這個時候,你內心會承受偌大的失落。

在我第一次擺地攤的時候,主要是賣的是價位比較親民的首飾品,在開始的第一天,就以沒賣出去一樣東西而收尾。直到第二天,才漸漸有人買我的東西。

但前提是,每天都要晚上10點收攤,所掙的錢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當然了,也不乏能掙到錢的。他們大多起早貪黑,等着路人過來看,過來買,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收入。

其實之所以說個人的一個經歷,就是希望你不要因爲自己一時頭腦發熱,就辭去了工作。有業餘的時間,偶爾去擺下地攤,鍛鍊一下自己,也是不錯的選擇。

若是你對當下的工作不滿意,可以選擇辭職。同樣的,有閒暇的時間,多提升自己某項能力,它可以是擺地攤,也可以是兼職做某些事,把它們當作你的副業。

當你的副業能夠解決你的溫飽時,你再脫離自己的主業纔是最穩妥的方式。如果是不能解決的前提下,請放棄這個念頭。

03

按實際情況而言,一個人若是盲目的做自己不擅長的事,一來浪費時間,二來就是消耗自己的精力。

最近幾天,有讀者跟我私信,她說想要辭去現在的工作,在這裏實在是太累了,她現在28歲,想去辭職去擺地攤。

我個人認爲,如果你因爲太累而辭職的話,你無論做什麼都做不好,哪怕你最後如願以償的去擺地攤。

當你到了這個年紀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學習一些技能,爲自己增值。而不是東想西想,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得不償失。

28歲是一個很尷尬的年紀,馬上就要步入到了中年,數不清的壓力更是會接踵而來。爲了自己的將來,你需要給自己制定些規劃。

今天上班的時候,有一位領導跟我們分享過自己前幾天培訓的一個經歷,其中就說到了目標,信念,方法三個詞彙。

先不談目標,在你工作當中,到底是信念重要,還是方法重要?

記得在以前的時候,很多人總說方法重要,我認爲把信念跟它去做一個對比,信念是百分百的重要,方法可以學,信念卻學不來。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在很多名人作家說過的話裏,他們對於信念一詞,從來都是心懷敬畏之心。誠然,當一個人缺乏了信念,必然會缺乏一定的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坎坎坷坷,包羅萬象的事物。

當你有了足夠的信念,即便你遭遇了難題,亦或被命運推向了低谷,你也能砥礪前行。

話說回來,目標跟信念是相輔相成的。

身在職場中的你,要學會給自己設立目標,一點一點的去完成,到了某一天,你終將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中每走一步路,都是沒有白走的。

在我們的生命旅程當中,處處都充滿機遇,驚喜,你想兩者佔全,不是靠異想天開就能實現的。

茨威格《斷頭皇后》中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話:“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

願你我共勉!

End

作者:小余姑娘,只寫有溫度的文字,用平淡的語言爲你說一個故事。點擊“關注”,讓我走進你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