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軍隊的總參謀長,必須要有過硬的打仗本領和勤勉的敬業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因爲,這一職位確定了他作爲軍隊主官的副手,協助主官制定戰爭計劃,可謂重若千鈞。

那麼,在我軍總參謀長的歷史上,就湧現出了幾位有膽有略有智有勤的了不起的總參謀長,他們文韜武略,胸懷全局,思若遊絲,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和捍衛國防,作出了卓越貢獻,居功至偉。

第一位總參謀長聶榮臻。1927年5月聶榮臻在上海擔任中央軍事部參謀科參謀長,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屬下的總參謀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聶榮臻是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只不過,在1927年5月,我軍還沒有一支成型的軍隊。

第二位總參謀長劉伯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決定在起義軍中設立了參謀團,劉伯承被任命爲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具體負責指揮起義軍的所有軍事行動。南昌起義誕生了我軍的第一支軍隊,作爲起義軍的參謀長,這一次是實打實的在前線指揮作戰。

也許有讀者不認同這種觀點,其實這也不奇怪,只是站的維度不一樣罷了。

第三位總參謀長葉劍英。從1930年5月開始,中央頒發了《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規定在中央軍委設立參謀部,我軍的參謀長被納入編制管理,標誌着我軍參謀工作進入了正規化的道路。此後,劉伯承被任命總參謀長。1931年11月,葉劍英被任命爲總參謀部部長。不得不說明的是,在我軍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因多種因素的影響,劉伯承和葉劍英分別擔任了我軍的總參謀長,並且時長時短。

第四位總參謀長肖勁光。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期間,我軍的總參謀長變化非常頻繁。1937年8月肖勁光被任命爲總參謀長。

第五位總參謀長滕代遠。肖勁光任職幾個月後,因工作調動,即1938年1月由滕代遠接任總參謀長。

第六位總參謀長王若飛。2年後,即1940年王若飛接任總參謀長。

第七位總參謀長彭德懷。1941年2月開始,葉劍英從重慶回到延安,中央軍委正式任命葉劍英擔任軍委總參謀長兼18集團軍參謀長,協助一代偉人指揮全國抗戰,長達4年之久。到了1945年6月黨的七大上,會議決定由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兼任總參謀長。

第八位總參謀長周恩來。2個月後,即1945年8月,又因彭懷調任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央軍委決定由周恩來代理總參謀長職務,一直到新中國建立。

建國前,以上8位同志擔任了我軍總參謀長這一重要職務,向革命先輩致敬!建國後,總參謀長人選又有一些新的變化。

第一位總參謀長徐向前。1949年10月,徐向前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因爲身體的原因,徐向前的任期非常的短。

第二位總參謀長聶榮臻。1949年10月,聶榮臻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後代理總參謀長。

第三位總參謀長粟裕。1954年10月31日,中央任命粟裕任總參謀長,因聶榮臻擔任軍委副主席。

第四位總參謀長黃克誠。1958年10月,黃克誠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在擔任此職之前,黃克誠曾擔任軍委祕書長、國防部副部長。

第五位總參謀長羅瑞卿。1959年9月起,羅瑞卿擔任軍委常委和祕書長、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

縱覽我軍總參謀長的發展史,我們發現,從1927年5月至1959年9月,在這32年中,共有12人擔任過此職,雖然有的是多次擔任,如:劉伯承、葉劍英和聶榮臻。其中:共計走出了元帥5位,佔了元帥總數的一半。大將4位,佔了大將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從羅瑞卿之後,擔任我軍的總參謀長一般都是上將軍銜。如:楊成武、楊得志,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