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村也在发展的潮流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例如以前农民靠着种地为生,现在农民多半外出务工。以前农民居住的多半是土房子,现在早已经盖起了一排排的小洋楼。

除了这些外表可见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随着农村的改变,一些在农村实施的政策,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改变了。现如今,农村这3项“禁令”反转,从以前的禁止到现在的鼓励,老农积极性仍旧不高,为啥?

①禁养令

养殖业是除了传统的种植业外,农民从事较多的一种行业,有农民自己搞了小型的养殖场,养一些猪、鸡、鸭等,养殖业虽然辛苦,但是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特别是在这些家禽或者家畜价格比较高的情况下,收入相比传统的种植业可能还要高一些。

但因为养殖家畜家禽,就会涉及到粪便排放问题,从而引发环保问题,故前几年,很多地方划定了严格的“禁养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养殖,有的地方要求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一律关停或者搬迁。

禁养区划定后,很多原先从事养殖业的农民不得不改行干别的,可没想到的是,近年来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的价格一路走高,市场上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是“禁养令”出现了松动。为了稳定猪肉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国家今年也明确表示鼓励农民养殖。

虽然禁养令出现反转,现在鼓励养殖,可积极投身养殖业的农民却仍旧不多,这让人想不通,为啥呢?

②禁止摆地摊

以前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民,闲来没事就把自己家里种植的蔬菜水果或者其他农产品拿到城市卖,一来可以卖个好价钱,二来也避免了家里的蔬菜水果囤积时间长了,放坏了可惜。

但以前摆地摊却经常受到“排挤”,轻则被驱赶,重则没收小摊车还要罚款。今年不一样了,“地摊经济”概念火爆,国家也鼓励摆地摊,还会专门给摆地摊的农民划定摊位。但是实际上,即便国家鼓励,大多数农民对摆地摊仍旧是望而却步。

③禁摩限电令

摩托车和电动车可以说是农村比较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这两种交通工具虽然方便,但却也是最容易出交通事故的,在管理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摩托车和电动车没有牌照,一旦撞了人,连车主都找不到,因此以前相关部门对此是持严查的态度,多地还要求“禁摩限电”。

但是现在,禁摩限电已经不现实,很多地方这一禁令解除,不严格禁止,但要求车辆上牌,要求持证驾驶,更要求佩戴头盔。可即便如此,有些农民还是觉得太麻烦,不愿意配合。

农村3项禁令出现反转,从禁止到放开,为何老农仍不“买账”?那么各位农民朋友,三项“禁令”反转,你支持吗?欢迎交流、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