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吉野彰成为第27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包括日本裔在内,日本自2001年以来已有18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位居世界第二。

诺奖公布期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试图解读日本人为何能屡获诺贝尔。或民族本质或个人励志,但共同一点是,对日本民族自信的认同。这也就根深蒂固地让日本人偏爱“国产”,这恰恰成为金龙鱼稻米油出口日本的最大阻碍。

1

“规矩”的日本人打造了国产信仰的外壳

当中国的稻米油在日本本土超越日本有几十年米油生产和销售历史的稻米油企业,夺得“稻米油诺贝尔”的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之时,金龙鱼稻米油负责人张波觉得凭借这一重量级奖项,一定可以叩开日本的稻米油市场大门。

要想让中国稻米油进入日本市场,相应的日本米油协会无疑是最佳切入点。几经周折,终于在日本稻米油协会会长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插了一个“小广告”。毕竟日本是世界稻米油的发源地,100年前日本就已经发明了稻米油,并且食用了一个世纪。日本40%的学校和很多生产健康食品的企业也将稻米油作为指定用油。

而金龙鱼稻米油起步不过十年而已,虽然用“历史”参照是不对等的,但是在“品质”上,稻米油团队底气十足。就这样,张波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情感见到了日本米油协会的会长。会面时间并不长,张波如数家珍地介绍起了金龙鱼稻米油的好。日本米油协会会长只是礼节性的点头示意。最后,张波问及金龙鱼稻米油有出口到日本的想法,会长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不可能”!

日本米油协会会长“不可能”的回答实质有着日本民族、社会文化积淀的映射。因为“不可能”的背后是日本对于各种事项极致的细化管理,这就是日本人的“规矩”。这让日本的科研成果得以无限继承,让日本人的生活得以最具人性化的表达,这也逐渐培育了日本民族对于“国产”的信仰。

这也就注定了在日本新事物的生长和成长极为艰难,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总是绕不开如影子一般投射在他们身后的条条框框。在日本,刺身沾多少酱油和芥末其实是有规矩的;在高级寿司店不按规矩沾调料,大厨是可能要发飙的;沾醋吃的炸鸡块和沾蛋黄酱的炸鸡块以及什么都不沾的炸鸡块在日本人那里是三种食物;配上柠檬就是炸鸡块,配上酱料就是南蛮鸡……

这也在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M型社会》一书中得到印证,日本人特别信任自己的国产品牌,虽说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很多产自中国等地方的产品完全能满足需要,而且价格也更便宜,但是日本人就会认准自己的品牌,更信任自己的品牌,宁愿花大价钱也要买国产货。这背后实际是日本民众更信任自己国家的产品品质。

2

“智造”的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品质新定义

由此可知,发明于日本,创新于中国的金龙鱼稻米油进入日本人的厨房有多难!首先面临的就是“规矩”。日本法律法规不仅对食品安全有着严苛的要求,对外包装都已经细化到瓶盖应该怎么设计,标签标识多少项,计量单位都有着严格限定……

为此,益海嘉里成立了专门的品控和法务团队,先后涉猎日本食品相关十余部法律法规,日文法律法规先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找出稻米油出口的相关规定。然而,因为语言文化不同导致理解上出现诸多偏差,最后针对偏差,专项探讨。像这样的专项讨论会不下20次,会上专门邀请了生活在中国,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日本人参与,才得以逐一解决。在完成这项工作后,益海嘉里品控负责人用“崩溃”两个字来表达过程的艰辛。

从“规矩”的到“实操”,金龙鱼稻米油又开始面临新的阻力。一个能够符合日本出口要求的小小瓶盖,金龙鱼稻米油负责人张波煎熬了一月有余。既要在不增加过多成本条件下,又要重新开发瓶盖,忙碌的工厂生产线也不可能给他试错的机会……

当时发往日本的商船日期也已经订好,任何违约都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在日本前站工作的同事和有意合作的经销商的信心将受到打击。如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命题作文”让张波彻夜难眠,“主观失眠”成为那个时期的常态。与包装生产商讨论设计及工期,与研发中心技术经理王勇讨论产品品质问题,与法务核实日本相关法律法规……这一切,张波回忆起来说:“就好像自己的女儿要出嫁了,有一万个不放心。”

然而,日本社会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从来是充满疑虑的,日本人从内心深处抵制改变,在新生事物的一百条优势面前,日本人会用“可能不安全”和“暂时用不惯”来明哲保身。日本食品安全的严苛更是举世皆知。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米油协会会长对金龙鱼稻米油出口日本笃定的说“不可能”。

对于固守“安全”的日本人,最好的回击就是给予他们超越“日本产”更高品质的“中国智造”。当金龙鱼稻米油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场作战,击败日本稻米油夺得“国际稻米油品质大奖”;

当繁华的东京涩谷街头楼丛中七块LED大屏同时闪动中国红,宣告“金龙鱼稻米油日本上市”;

当金龙鱼稻米油上市一周年迎来日本百店庆……金龙鱼稻米油已经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在稻米油的发源地日本,一个外来的稻米油品牌在短短的一年内,得到这么多商家和消费者喜爱,不可不谓是个奇迹。

图片:东京涩谷西武百货,金龙鱼稻米油

3

“十年”金龙鱼稻米油的百年梦想

让这种“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奠基者就是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彦魁。

十余年前,他在日本的超市发现了一个中国没有的食用油品类,日文标注品类叫“米油”。他很不解,随后他找到了超市售货员进行咨询。当得知这种油是从稻米的米糠中提炼出来的,他眼前一亮,全新的产业布局蓝图在脑海中已经有了轮廓。他几经周折,从日本带回来一点点样品,送到了国内高标准的食用油实验室,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看看我们能不能搞出来。”

然而,一切从0开始的稻米油让益海嘉里科研人员无从着手。研发中心先后派遣科研人员深入日本、泰国等地想更深入地了解下稻米油的生产。大半年下来,几乎所有的国外稻米油生产厂家都是用PPT在会议室完成“礼节性”交流。几无收获的科研团队下定决心实现稻米油0的突破。

稻米油是业界公认难炼的油品,工艺复杂成油不易。2007年,益海嘉里在黑龙江佳木斯以数千万投下了第一个稻米油加工厂。2009年,益海嘉里母公司丰益国际投资10亿在上海成立全球研发中心。300多人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在此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探索。益海嘉里研发中心产品经理王勇是稻米油研发的直接参与者。“我们走过不少弯路。我们曾引进一整套脱蜡设备,但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大大小小做了上千次试验,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探索就是这样,总要有代价。”王勇说。在“双一万稻米油”的产品升级过程中,工厂每做一次实验,如果不成功,将浪费200到300吨的油。数亿元的投入,却始终没有让穆彦魁感到“心疼”。他笃定稻米油的健康未来。

事实证明,金龙鱼不仅搞出了稻米油还搞的很好,并努力将中国稻米油带向国际舞台。第四届国际稻米油大会上,泰国副总理、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印度、泰国等20个国家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倡导食用含谷维素的稻米油。

第五届国际稻米油大会上,在益海嘉里的首倡下成立稻米油全球贸易委员会。同时吸引了家乐福、百事等零国际零售巨头和食品巨头的到场签约。

图:2019稻米油全球贸易高峰论坛:沃尔玛、家乐氏、香格里拉、益海嘉里等巨头齐聚广州

稻米油发展的世界版图扩大,或许也就是健康未来的触达。

发展至今,穆彦魁感慨万千。他说:“稻米油天然的谷物营养让其成为健康实用油的更好选择。稻谷中蕴藏着很多未解之谜。未来,稻米油承载的是我们对健康永恒的追求,迎接的是健康中国的伟大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