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一度让我们居家隔离。

不能外出旅行、聚集,也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或狂街,少了众多的娱乐活动,我们只能依赖网络在家工作或学习,而看直播课程,便成了很多孩子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各大视频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直播课程,同时各种直播软件也轮番上阵,而在这些直播app中,有两款曽在直播中”翻了车”,被央视点名批评。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根据央视的披露,虎牙,斗鱼两款直播软件在直播时,存在诱导孩子选择游戏之嫌。

比如说,虎牙直播在打开后,会弹出各种网游的兴趣选项,而孩子要学的内容则被放在最后,也就是说,想看免费直播课,必须先浏览大量游戏和交友的广告信息,隐性广告充斥其中,充满了较大的诱惑力。

当记者试图与工作人员联系询问情况时,并没有得到回应。

不过,像虎牙这样的直播平台,熟悉它的朋友都知道,是以游戏直播起家的,内容涵盖娱乐、综艺及户外等多种内容。

也就是说,游戏直播是它的强项,今年2月份以来,虎牙宣布进军教育领域,开设线上课程,很多线上教育该具备的功能,那是一应俱全,看起来高大上,实则难以摆脱游戏的”影子”。

这事报道后,引发了家长的热议。

大部分人开始质疑:这种做游戏直播的,能把教育做好吗?

也有人认为,虎牙有青少年保护模式,如果你不登录,确认身份,怎么知道你是未成年人?

不过,这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并没有强烈要求未成年人进行实名认证,而且还存在引诱未成年人打赏等问题。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直播中还植入了广告,而且还是带游戏的。

这种做法,绝非虎牙一家,同被央视点名的斗鱼,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样看来,家长有意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2月份,深圳一名12岁的孩子就借着上网课的名义,不仅玩起了手游,看起了直播,还给主播打赏了12万元。

令很多家长担忧的是,不少未成年人没有赚钱能力,他们对金钱没有概念,在看直播课程中,如果出现诱导打赏,则会助长未成年人不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

据上面这位孩子的妈妈说,事发后,孩子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任何愧疚之意,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每次对他教育时,总觉得无能为力。

也许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直播该如何进行干预,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呢?

1) 选择正规的在线教育网站或app

线上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家长在选用在线直播教育平台时,一定要看清楚其线上培训的内容、时长、师资力量等方面,最好找专业做教育、有多年教育经验的网站,他们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选定了相应的app后,家长要尝试一下,看看运行时,是否符合青少年的操作习惯,有没有诱导性广告或打赏功能等等,同时在自己手机上做好权限的保护,对一些无关紧要的app做下清理,减少因上网课而对孩子产生的干扰。

另外,孩子在上网课时,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能陪着,和孩子一起学习。

2)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孩子的甄别能力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被“攻陷”,所以,家长要预防孩子心理上的病毒。所以,平常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观念。可要做好这点并不容易,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3) 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密码

如果家长不想穿意外,一定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平常一些支付软件或银行卡的支付密码都不能让孩子知晓,有些孩子在平时父母操作时,会留意查看,这时父母也要及时发现,很多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是家长的不留心所致。

腾讯旗下的游戏,都有成长守护平台,比如实名帐号认证,防止还在游戏内充值,里面有”一键禁充”功能。

在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健康玩一会游戏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控制时间,防止孩子游戏上瘾。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关键,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大家平时要多多关心孩子,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不然你与孩子间的距离会愈发遥远,这对亲子间的关系是很不利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