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要善於引導孩子融入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父母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榜樣作用。這就要求父母做好表率,爲孩子性格的養成和積極的情緒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幼兒成長階段,離不開父母的關照和溫暖的呵護,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互敬互愛,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家庭,即使雙方針對同一問題存在着分歧,最好也要以合理的方式進行解決.

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與態度也影響着孩子人處事的方法和態度,父母之間細微的態度和行爲甚至影響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爲孩子創造的家庭環境很可能在孩子今後的一生中不斷的存在着,並持續的影響着孩子的家庭生活,成爲孩子日後家庭生活的一個翻版或是縮影,孩子尤其是幼兒具有先天的模仿性,所以,父母要注意彼此的行爲,儘量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2.教會孩子自我情緒調節的方法情緒調節的方法有很多種,每個人調節情緒的方法都不盡相同,家長要依照孩子的身心發展程度來決定使用何種方式來調節孩子的情緒。儘量運用多種方法來調節孩子的自我情緒。首先,家長應幫助幼兒用合理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情緒。

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由於年齡的限制,幼兒不會對情緒有較多的認識,無論情緒好壞,幼兒大部分會通過聲音與動作表現出來,不會調節自身的情緒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幼兒需要周圍的環境與人去幫助他。此時,家長要適時地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教會孩子一些表達情緒的方式,比如說言語表達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下用特定的語言表達相應的情緒。其次,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傾訴。如果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向老師、父母或是小夥伴來傾訴,告訴他們自己的感受,不把心事放在心裏,適當的發泄與釋放出來。

在這方面,父母應做出示範,主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彼此相互交流自己心情如:我今天很開心、我今天有點不高興、我今天很難過等等,既給孩子提供了同伴交流的機會,又爲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提供的了可能。最後,通過適量運動來調適自身情緒。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孩子緩解消極情緒,控制孩子的情緒,抑制孩子脾氣爆發的衝動。家長若發現孩子情緒有不良的傾向,馬上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玩水、玩沙、打球等一些他們喜歡的運動,活動,在運動中促使幼兒釋放情緒,如果不奏效,可適當通過運動加語言來表達,如果這些不起作用,可以採用哭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講,最簡單也是最有用的方式就是父母用真心來關愛孩子,在適當的時刻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表達適當的愛,教會他們合理調節自身的情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