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賣給窮人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這樣的現象同樣也發生在房地產市場,衆所周知由於房地產高速發展,開發商蓋了大量的房子。但其實從需求這方面來看,由於房價過高,很多家庭是想買卻買不起。

這也就造成了開發商大量建房,房子卻賣不出去,房企無法及時回籠資金,處於“破產”的邊緣。即便如此開發商還在死撐,不願降價,這是爲什麼呢?

之前有專家預測,2020年房價年均漲幅不會低於6%,甚至還有專家表示低於1.4萬/平的房子以後會徹底“消失”。誰知道這些預測因爲一場意外發生了改變,預期的“返鄉置業潮”沒有迎來。樓市無人問津,就連中介和售樓處也關閉了好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還想漲價,可能性有多低就不用多說了。

但即便開發商的日子並不“好過”,甚至有大量房企破產倒閉,開發商依舊在死撐,房價也沒有出現太大降幅。對於開發商始終堅持不降價的原因,主要和以下這三點有關,一旦降價,開發商的“麻煩”就來了。

房住不炒已定調

近兩年來樓市調控不斷深入化,房住不炒這一理念已經被大衆所接受。在這一背景下,房價也沒有了太多上漲的動力,逐漸迴歸至理性狀態。從國家對於樓市調控的初衷來看,讓房子迴歸到居住屬性,是根本目的。

而這一目的也就意味着樓市沒有太多炒作空間,既然國家都已經定調房價不允許大漲大跌了,開發商本身又是依靠房子來獲利,不到萬不得已自然是不會降低房價的。不過房子賣不出去,開發商現金流就會收緊,這也是爲什麼2019年以來破產倒閉的開發商越來越多。

開發商沒有“膽量”降價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一旦開發商降價賣房,房子自然會暢銷許多,至少降價也比自己破產好。但其實降價這件事,可不是開發商說降就降的,如果沒做好的話,帶來的損失可能比破產還要嚴重。

因爲房子降價影響的並不是一個樓盤,可能會影響到整座城市的樓市,甚至影響到數十家房企。一旦降價還有可能導致衆多業主要求“退房”,對於開發商來說,是沒有這個“膽量”降價的。

跟着樓市政策走

中國樓市怎樣發展說到底並不是開發商說了算,雖然開發商不管是拿地建房還是賣房,都有着自己的體系,不過在大方向上,開發商是需要跟着樓市政策走的。在國家保證房價穩定的前提下,房子降價會壓縮開發商的利潤,他們自然也是不願意的。

正是因爲這3點原因,在樓市處於“低迷”狀態時,開發商寧願死撐也不願意降價。畢竟他們也不想“自討苦喫”,隨意降價對他們來說纔是最不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