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在中国被称为肺结核,鲁迅医学中的人血馒头描述了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在1944年链霉素发明之前,人们没有办法使用它。

这种疾病在日本尤为突出。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流行病的不断爆发,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结核病,被称为日本“亡国病”,是日本的第一杀手。

根据日本卫生局的年度报告,1886年(明治19号)有18万人死于肺结核。

根据日本结核病研究所的相关数据,1918年至1919年,日本共有45万人患病,直接或间接死亡。

到1935年,日本结核病患者人数达到高峰,全国达到120万人,当时,日本的总人口是多少?69254148.

从1935年到1945年,结核病虽然一度得到缓解,但仍然是日本的第一死因,1944年,超过17.5万人直接死于肺结核,于仁的哥哥芝罘宫也因此去世,他在1940年被诊断出患有肺结核,1953年去世。

日本人一直在努力寻找治疗方法,其中,最有效的一个应该由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原本太郎提出,他曾经是一名西方医生,但他从小就对中国的针灸感兴趣。

他在研究中发现,在日本士兵中,针灸三里以上的病人数量大大减少,1929年,他发表了医学论文《艾灸非特异性蛋白理论》,明确提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力,有效预防结核病。

日本四面楚歌的政府在一次示威游行后抓住了这根稻草,并发布了一项全国性的宣传令,于是,一场席卷日本的“三里灸养生运动”开始了,“儿童灸”、“工厂灸”等形式,当时,根据日本的资料,针灸是20世纪30年代所有申请移民满洲发展集团的日本人在茨城县培训所的必修课,在长野县数十所小学,数万名小学生被针刺刺伤。

1935年8月,《针灸杂志》报道说,当时在日本的澡堂里,每10个人中就有7个人背上有针灸的痕迹。

据说针灸很有效,1940年,著名医生戴天文在《东邦医学》第7期第7卷发表文章,他称赞针灸对肺结核的预防和治疗,并说即使他生病了,也能很快治愈?。

随着1944年链霉素的诞生,结核病逐渐得到控制,但是日本人对中国的针灸很着迷,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许多中国游客去日本走在街上,他们会发现隐藏在社区里的小型针灸中心。

参考资料:日本医学概论?《近代日本结核病史》,1985年第9期,作者:毛毅、沙源、彭秀敏、何桂珍、周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