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最著名的帝王陵寢是哪一座?相信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寢。

那麼秦陵中到底埋葬着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珍寶呢?現代的考古專家表示:可能無法估算!

自從秦始皇陵被發現以來,就一直受到了世界考古學家們的格外關注!有很多激進的考古學家和民衆,都期盼我們國家有一天能去主動的發掘秦陵,讓大家都一睹始皇帝地宮的真容。但是國家早在70年代就定下了考古政策,由於上世紀50年代,以郭沫若爲首的考古學派,主動挖掘了明朝定陵,由於當時保護技術有限,導致出土後大量的文物遭風化毀損,可謂是損失慘痛!

所以國家在70年代就將主動挖掘帝王陵的政策,改變成爲保護性發掘政策。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激進的學者和民衆,期望國家能主動去挖掘秦陵

然而經過考古專家多年的測算,要想打開秦陵這項工程,耗資將極其巨大,費時更是難以估算,絲毫不亞於在建一個三峽工程。而且秦陵地宮已深埋地下2000餘年,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地宮崩塌,文物全毀的可怕後果。

據專家估算秦始皇陵佔地56.25平方公里,不僅有外城和內城還有寢殿各種陪葬坑珍獸坑、馬廄坑及俑坑。而更最令人驚異的是秦始皇陵是“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經現代先進方法測試和推算地宮內水銀藏量竟爲100噸之多,地宮內瀰漫着高濃度的汞蒸氣,既能使屍體和陪葬品長久保持不腐,還能毒死膽敢進入地宮的盜墓者。

《史記》還有明確記載:秦陵地宮中有殺傷力極強的機關——“機弩矢”。這種弩的射程達到831米,張力738公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盜墓者一旦觸發此機關將在劫難逃,箭矢如會如雨般穿身而過!

地宮深埋在地下50米處,地宮內又含有100噸水銀。還有無數個張力極大的機關弩,秦陵這些令人震撼的數據。無時無刻提醒着後人,想打開我,無非是癡人說夢而已!難怪考古專家根據史載和實地勘測確定秦陵在歷史中曾遭到過數次盜掘,卻沒有一次成功的抵達地宮。

然而在以往的考古勘測和史載中,卻忽視了一種先秦時期就存在的特殊墓葬結構。這種墓葬結構也絕對是盜墓者的噩夢,它就是“黃腸題湊”,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黃腸題湊”這4個大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和墓葬聯繫在一起。

所謂的“黃腸題湊”其實是秦漢時期等級最高的一種槨室,只有帝王級別的人物纔可以使用,“黃腸”是柏木中最上等的黃心柏木。這種柏木堅如磐石,在去皮之後,會呈現出淡淡的黃色,故稱“黃腸”。

而“題湊”是指棺槨的形式和結構,即木頭的頭部按一定的方向聚集在一起,層層壓實壘積形成厚木牆,其堅硬程度絲毫不亞於石板石塊。在我國出土的秦公一號墓和秦公六號墓,定陶漢墓、大葆臺漢墓、長沙王陵墓、大雲山漢墓等。都出現了黃腸題湊結構的外槨。

秦公一號墓

其中秦公一號墓用料竟達到了16000多根極品黃柏木條。而秦公六號墓在近代曾險遭被盜,盜墓賊在六號墓的黃腸題湊上用炸藥爆破了數次,僅僅只炸斷了一根木條。

由此可見,按照秦朝時期的墓葬特點,秦陵地宮中很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存在!如果秦陵地宮真的用到了黃腸題湊,那麼它的規模可能將遠遠超過秦公一號墓和秦公六號墓,所耗費的黃柏木將極其之多。難怪自秦漢之後,柏木生態就日漸匱乏,帝王的墓葬多以石頭和其他木料來替代了黃腸題湊逐漸淡出歷史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