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善恶应有度,处理好善的度,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善不至于变成恶。别歪曲了善的概念,因为有一些善其实是恶,有的善是一种伪装。

01别歪曲了善的概念

这些年,关于行善的话题越来越多,有人提出日行一善,更有人将很多寻常的事都列入了行善的范畴,甚至将一些助纣为虐的事业当作行善,认为帮忙就是行善,于是就歪曲了善的概念和行善的意义。

有一年,我在网上发起了一个讨论:如果在长途汽车上,你会不会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个话题是有前提的,长途汽车是不能超员的,但是让座却是美德。如果在你让座之后,发生意外,你受了伤怎么办?被你让座的人受了伤怎么办?如果超载被查,你很有可能作为违规上车的被赶下车,你会怎么办?

针对这个问题,大部分人认为,城市公交本来就是大量乘客站着的,这个时候给有需要的人群让座,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在长途汽车上给人让座,就是助长车主违规,同时也给自己增加风险,所以绝不能让坐。当然这个话题也曾引起了公交车让座的话题,其中有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的观点是:绝不让座。

02有一些善其实是恶

曾经有一篇文章,建议大家多做好事,其中有一条是,遇到街头发传单的,要接一张,因为发传单的人也很可怜。但是发传单的人真的值得大家同情吗?问问环卫工人吧,他们的辛苦程度也许比发传单的人辛苦很多,而且街头传单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传播着不合法不合规的内容,那么你接一张是在帮助他们传播违规信息吗?

帮助人不一定就是善,就如同一个小偷正在爬墙,你要不要帮他一把让他上去?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善的理解是走了弯路了,甚至将行善作为一种装点门面的道具,给自己披上一个大善人的外衣。而这种人,往往内心都隐藏着罪恶的目的。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些场面,有人看见很多人在追一个人,然后就行侠仗义,将那一个人救了下来,以为自己干了一件好事。但是救的人却是坏人,于是自己也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坏人。

03有的善是一种伪装

那些口口声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好事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什么叫真的好,他只是在伪装自己是个好人。曾经有一个人花了很大的价钱,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好人,甚至顶上了慈善家的头衔。但是知道他底细的人,都知道他背地里是怎样做的。而他争取那个慈善家头衔的目的,也只是想以此去谋取私利。而最后东窗事发之后,他让“慈善家”一词变成了贬义词。

我们提倡做好事,提倡与人为善,但是我们的落脚点是,要让我们的行为不仅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善,而是不能对大众有不良的影响。比如长途汽车上让座,你的善很有可能坏了管理制度,也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对公共秩序公共安全造成危害。比如你接一张传单,就是给环卫工人增加负担,也有可能传播违规信息。

所以善恶应有度,处理好善的度,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善不至于变成恶,也才能保证不为虎作伥,也才能让善达到更好的效果,而不至于变成伪善,否则,你心中认为的善,其实正在做恶。

肃竹2020.6.13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