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在唱作人的宣傳視頻裏說自己最討厭樂評人。這是個很直率的說法了。對GAI本人respect。雖然我談不上喜歡GAI的音樂,但很喜歡GAI的性格。我就着這句話想多說幾句。

現在其實很多人,包括樂隊,音樂人,製作人,歌手,自媒體都會時不時氣呼呼地說最討厭樂評人。“討厭樂評人”,變成了最政治正確的口號。你什麼時候喊一嗓子,都有人附和。

“樂評人傻逼!”

“傻逼”

“傻逼”

“傻逼”

“傻逼”

……

但他們也從來不點名,也不說自己討厭哪句話,反對哪個觀點。be real man,不要討厭一個羣體。你討厭誰,指名道姓就好。構陷一個(所剩無幾的)羣體沒勁。那樣只是煽動,只是博得幾聲叫好。

同時這樣罵也很安全,從來沒看到任何一個自稱樂評人的人站出來還擊。好像他們根本不存在一樣。罵樂評人算是一個零本萬利的be real人設打造工具了。

我記得在樂夏的時候,樂隊在臺上就指着“專業樂迷”的觀衆區,怒喝,把這些樂評人全部換掉。節目播出時,效果不錯,似乎是樂評人對觀衆做了不良引導。這部分我發微博說過,第一專業樂迷只佔8%的權重,第二專業樂迷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刻,所有人投票都已經結束,第三專業樂迷20人中有經紀人,Livehouse老闆,廠牌主理人,新聞媒體,合作平臺代表。掛樂評人頭銜的人只不過三位。各位可以回頭去看一看。

於是我們20人就成了那些引導觀衆的傻逼樂評人。帶着不學無術,不懂音樂,胡逼亂扯的光環,迎接着噓聲四起。當然沒人會還擊,因爲我們以爲自己不是啊。只能互相看看,剛纔哪個是樂評人來着?

我從來也沒做過樂評,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在微博簡介裏第一句話就表明“不是“樂評人”,我擔任過經紀人,策劃人,演出導演,文案,策劃,美術,剪輯,清潔工,會計,司機,保鏢,巡演經理,外企白領,私企合夥人。沒做過樂評人。

我時不時驚喜地發現有人稱遲斌這種樂評人如何如何如何……

我不是嫌棄樂評人的帽子。只不過我天生是隻貓,你非得說我是隻貓頭鷹。我不覺得貓頭鷹丟人,但我真不是。能不滿頭問號嘛???

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遲斌如何如何如何,就直接說我得了,別扯上樂評人這個職業。不要因爲討厭丁太升就說河北人都如何如何,不要因爲討厭大張偉就說北京人都如何如何,不要因爲討厭羅永浩就說東北人,對了,老羅明天在dou音直播賣貨。他做什麼我都支持他。

我以前也說過,我認爲的樂評人這個職業,至少要滿足至少三個條件:

1. 你得持續不間斷地輸出有價值的音樂評論。你不能跟我一樣沒文化,這首歌好聽,這首歌是屎,這樂隊太牛逼了。這不是有價值的音樂評論。你充其量和我一樣成爲一個虛張聲勢的音樂博主;

2. 你得具有比常人高出很多的專業水準和審美能力。我很討厭堆積華麗辭藻的音樂評論,讀起來費勁,讀完了全部是廢話。相比之下,我還不如看一個枯燥的樂理分析。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上大家目前公認的那麼多音樂風格,多半是有樂評人們年復一年地梳理出來的;

3. 你和任何廠牌、音樂人、演出商、主辦方都不能有裙帶關係,僱傭關係,商業利益來往。如果你有利益關係,可能只能算是軟文作者。一天做了軟文作者,就有了口頭上的顧忌。我知道這一點,因爲我也幹過。疫情這麼一來,我以後恐怕還得幹。各位微博粉絲,多擔待了。所以我沒資格當樂評人。

所以音樂人 - 觀衆 - 樂評人 三者的關係,更像是 飯店 - 食客 - 美食家 三者的關係。一個食客喫得再多,長得再胖,嗓門再大,他也是食客,不是一個美食家。

這個時代還需要樂評人嗎,我不確定。也許幾個製作歌單的人 + 大數據的平臺 + 人工智能的選歌 + 無窮無盡的互聯網知識庫,把樂評人取代了。如果真的是那樣,也是時代的選擇,就像小時的許許多多職業一樣,只停在了歷史的某一刻。

這些暫不討論,最後想再說下,如果你們討厭一個說法,反對一個觀點,鄙視一個人的人品或言論,請批評前把語言組織得更有針對性一點。跟着別人喊幾嗓子,永遠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傻逼行爲。樂評人,如果還存在的話,和你們所有人的職業一樣,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不要去辱罵一個職業。

謝謝大家。

作者:遲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