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超級牛人,名叫司馬輝。

司馬輝,外號水井先生,出生於銀川市揚子海,他精通兵法、經學、道學等多門學科,他還收了諸葛亮、龐統、徐樹三個超級徒弟,和古孤子一樣,他沒有出山,但世界在他的掌控和期待之下,因此,他成了三國時期最神祕、最強大的隱士。

司馬輝因爲說了兩個字而聞名於世。

第一句話是宣傳他的兩個大弟子的廣告詞,有十個字:臥龍和鳳竈,誰能平安天下。

正是因爲司馬懿的這句口號,渴望成才的劉備才邀請諸葛亮下山,後來,在赤壁戰役中,他成功地徵召了自己指揮的龐統,進軍四川,稱霸四川。

事實證明,司馬輝的準確寓言和一舉一動都影響着世界大局,他是三國背後最強大的運營者,一直控制着世界三地格局。

你爲什麼這麼說?三國之初,司馬輝並沒有讓他的三個弟子諸葛亮、龐統、徐書都跟隨劉備,他希望這三個驕傲的弟子分別在曹操、劉備和孫權手下工作,讓他們自由競爭,看誰能笑到最後,成爲最強大的弟子,同時,他還想派三個弟子,讓世界翻天覆地,讓曹留孫的三股勢力互相廝殺、互相消耗,以此來證明其後臺運營商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然而,人不如天,起初,情況是朝着他期望的方向發展的,他的三個門徒是他們的主人,徐舒雖然第一次加入劉備,但很快就被曹操挖角挖了,在劉備的《三庫全書》之前,鳳凰童龐統就選擇了追隨東吳領袖孫權,至此,三弟子徐舒追隨曹操,龐統追隨孫權,諸葛亮追隨劉備,真正形成了各部門領導的宗旨,但司馬輝夢見曹、劉、孫三大英雄的格局沒有形成,原因很簡單,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除了劉備對諸葛亮的特殊使用外,徐舒到了曹穎就成了“花瓶”,徐舒因爲母親的不幸去世,寧願埋沒自己的全部才華,也發誓要做到:不提計劃,與徐舒的主動“不作爲”相比,龐統更爲可憐,孫權雖然積極“想演戲”,但並不看重外表醜陋的龐統,相反,重視於舒和林峯的周瑜,並沒有給他表演的機會。

正是因爲如此,司馬輝在觀察了東莞的世情,瞭解了徐舒和龐統兩位弟子的情況後,在劉備邀請諸葛亮下山時,對劉備作出了經典的預言,有12個字:孔明雖然是大師,但時機不對。

可以說,司馬輝的十言推薦和十二言經典預言,是他著名的奇言,打破了劉備最終未能統一世界的真正原因。

說到這裏,你有個問題,司馬輝的推薦並不準確,既然“臥龍和鳳竈都能安穩天下”,劉備爲什麼只得到兩個世界卻得不到三個世界,卻得不到“安穩天下”?

其實,這並不是司馬輝誇大兩位弟子的能力,而是另有原因,很多人認爲司馬輝的原話後面跟着一句話:如果一個兒子在他生命之初死於孝道,那麼漢代就很難繁榮昌盛。

“子楚”是劉霸,劉章手下的參謀,劉備進入四川后,劉霸選擇了回劉備,劉巴山是物流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傑出人才,”“孝正”是劉備法政最重要的謀士,他善於用兵,取得了許多奇功,他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定軍山戰役中,法正逼殺曹軍將領夏厚元,使吳、魏戰戰兢兢。

因此,劉霸和法都是幸運的人,幾乎沒有生命,他們都上演了“早逝”的悲劇,很多人也認爲,這纔是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這兩位世界超級顧問,卻仍未能安撫世界的真正原因。

事實並不是我們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劉備的《龍鳳傳》還不在世界上,其實,司馬輝的“孔明是大師,但不是時間”這12個字的經典預言已經打破了一個謎團。

司馬輝說劉備來不及是有原因的,司馬輝的“時”實際上是指“天和時”,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劉備在臥龍時沒有“天師”,當時,北方被曹操平定了,整個中原都成了曹操的菜,它的綜合實力是如此強大,幾乎不可能被打敗,同時,劉備也太善良了,劉彪死後,他沒有佔領京鄉九縣,他在戰略上又失去了一個好機會,天師被曹操牢牢地佔領了,即使諸葛亮有天分,也不能逆天而退。

其次,劉備得到龐統時,沒有“天師”,由於劉備的善心,赤壁戰役後,劉備沒有在佔領荊州土地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戰果,也沒有及時將與劉備血統相同、統治四川的劉璋除名,結果,劉備被糾纏了好幾次,當形勢惡化到不能再惡化的地步時,劉備挺進了四川大地,最後,在紛繁複雜的戰亂中,龐統死於豐坡的淪陷,龐統的猝死使劉備失去了手臂,劉備又回到了“德義”的本來面目,太晚了。

最後,諸葛亮在割魏時,沒有了“天時”,劉備當上蜀主後,爲報復關羽,舉國上下與吳作戰,打破了吳蜀同盟的政策,夷陵戰敗後,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導致諸葛亮的不幸和孤獨,當時間到了,這其實是一個傻瓜的夢想,最後,諸葛亮知道自己無能爲力,就強行從祁山出來攻打魏,但在當時,漢代被曹丕取代,漢代只繼承了“漢”字,人們的心已經不在漢代了,此外,後世的領袖劉禪命中註定北伐失敗,蜀國遲早會被魏國打敗滅亡。

一言以蔽之,諸葛亮出山時,司馬輝用“不合時宜”四個字,突破了他的悲劇結局,成功預言劉備不能稱霸天下,令人驚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