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17-11.27國博舉辦了一場迴歸文物特展,展出歷年來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追索、捐贈和贖買等,從海外流回的文物。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圓明園的獸首,它們故事多,好像大規模開始關注文物迴歸也是從這些獸首開始的,每一次獸首出現都會帶來一浪高過一浪的話題。

最重量的是兩幅書畫,《五牛圖》和《伯遠帖》,不論從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上,這兩件寶貝都是巔峯上的巔峯。

現在大家對於文物的關注度都很大,能看到這樣的真跡不管多遠的距離、不管排多長的隊伍,都有人願意趕來、願意等待。

不過,爲了這樣的真品,做早起的鳥還是挺划算。早點出門、早點到國博外排隊、第一批安檢,等看完展覽出來,那排着的隊伍已經老長老長。

如果不早點,這隊伍還不知道排到什麼時候呢

韓滉是在唐德宗年間做過丞相的,他的《五牛圖》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五牛圖》因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而流失,五十年代現身香港。在總理的直接關懷下以6萬港元購回。《五牛圖》已經相當殘破,1977年,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修復。經過十八般武藝的除污、補色、裝裱,就是現在驚豔的樣子。

看《五牛圖》必須是全卷,雖然每一頭牛都刻畫生動,都是一幅精品,但合在一起才能看到牛和牛之間的呼應,牛的小眼神之間是有交流的。

這領頭的牛眼神的餘光是向後看的,似乎在關心身後的弟兄們

第二頭牛就直接回首吐舌

中間的牛是個正面像,讓畫面成了對稱佈局,它是對稱中心

老四呢,就是昂首,就像在呼喚前面的牛

最後這頭,低頭食草,頭卻偏向前方

故宮展出過《五牛圖》的修復過程照片,修復前的圖真是沒法看了

大名鼎鼎的《伯遠帖》。帖,大概就是古人隨手寫的便條。比碑相比,帖更見書者性情。《伯遠帖》是晉王珣寫的一封信。乾隆著名的“三希堂”就是以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而命名的。這三份書帖可是乾隆的心尖子。

1911年以後至1924年溥儀出宮以前,《伯遠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貴妃所居的壽康宮,溥儀出宮之時,敬懿皇貴妃將此帖帶出宮,後流散在外。1951 年總 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購回,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推薦相關閱讀:

難得合體展出的追索文物——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

迴歸的圓明園獸首在國博展出,流失文物迴歸你支持哪種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