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網上有許多以訛傳訛的說法,其中最可笑的,就是把勝利歸爲中國軍隊換裝了56式槍族,

印軍炮火曾打的我們抬不起頭

第一階段克節朗戰役結束後,前線部隊在達旺與印軍對峙了一段時間,時間是10月25日至11月18日。在此期間,我們向印度提出停火建議,當日即遭尼赫魯拒絕,當然,我方早已做好了再戰的準備,調運兵力,趕修公路,準備第二階段予印軍以重創,讓國際上看清楚,是誰在妄圖用武力解決領土爭端,特別是亞非拉國家。11師因擔負穿插貝利小道的任務,11月10日就出發了,張老在達旺的親歷,就是指這個時期。

中印之戰的這個階段很少爲人提起,但最能說明當時我方後勤的艱難程度,我方休戰,印軍在瘋狂挑戰,就因爲印軍有西山口的炮兵陣地,而我方簡易公路還未竣工,炮兵拉不上來,只能挨炸,部隊只好挖貓耳洞避炮,張老所親身經歷的印軍炮擊,同連戰友犧牲,其他連隊也多有傷亡,就是當時的真實戰場狀態。

達旺

這個時期印軍相當囂張,炮打的瘋狂,到了見煙火就炸的地步,當時八一廠還犧牲了一位戰地攝影記者文宗華,遇襲之時,文宗華正與一個小戰士在做飯,兩人同時中炮身亡,時間是1962年11月12日,當時他的妻子懷了六個月的身孕,以後是把全家每個人的照片,貼在丈夫的遺像周圍當成全家福掛在牆上,兒子兒媳多年後來到山南烈士陵園才第一次“見”到了父親。

文宗華所在的八一廠紀錄片室攝影隊,還有很多記者烈士,有抗美援朝戰場犧牲的高慶生、抗美援越戰場犧牲的朱文富、新疆鐵列克奇戰鬥犧牲的李連祥、執行國防科研試驗任務時直升機失事犧牲的柴森...等等,被稱爲“八一敢死隊”。

路修好,我方的122榴上來了,第二階段作戰打響,印軍炮兵陣地被壓制,55師勇猛衝擊,西山口被迅速攻下,163團的龐國興班長,帶着臨時編成的戰鬥小組,孤膽作戰,奪了印軍西山口陣地的七門炮,擊斃多名印軍觀測、指揮人員,戰後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稱號,這些英制87.6mm榴彈炮(也稱25磅野戰炮),正是造成我軍諸多傷亡的印軍主力火炮,龐班長給友鄰部隊的戰友報了仇。

蓄勢待發的過程是艱苦難熬的,正如張老所說,山下開路的工兵,他們真是太苦了;支前的藏族民工太好了;當年連隊的官兵關係太好了。

專收印軍旅長的“老槍”部隊

張老在前文的回憶中講到裝備時順帶提到過,戰前在波密駐紮期間,曾看見駐紮木的藏字419部隊154團還沒有換裝,用的還是53系列槍械,找到以前收藏的154團老兵的回憶仔細一看,果然如此,真是佩服老人的記憶。

先上圖,這是原藏字419部隊154團在打攏宗撤軍時的照片,時間是1962年12月7日,注意倒數第三個戰士的53式步騎槍獨特的槍刺。

(攝影:著名攝影師、當年藏字419部隊隨軍記者藍志貴)

154團的老兵曾回憶,自衛反擊戰時該團沒有換裝,其他團情況不清楚。

這個154團可不簡單,第一階段克節朗戰役抓了印軍旅長,第二階段承擔戰役“擊腹”任務,迂迴至印軍防線左側後發起攻擊,接着一路向南追擊,在向打攏宗攻擊前進中與印軍多次交火,連戰連勝。與11師33團同爲東線反擊戰進抵中印傳統習慣線附近的部隊,也是藏字419部隊向南打的最遠的一個團。

這個團最驕人的戰績是,整個中印反擊戰中,印軍的第7旅的達爾維准將被俘,第62旅的辛格准將被擊斃,154團包了。

原來中印之戰,除了擔負正面強攻的55師,戰鬥英雄龐國興用的是老槍;藏字419的154團用的也是老槍,用一個連續射打倒辛格旅長的是53式輕機槍。

用什麼槍印軍也必敗,正如參戰老兵所說:武器要靠人去掌握,作爲那場戰爭的親歷人,唯武器論的說法是不對的

什麼武器代差不代差,中國軍隊能取勝根本就不在輕武器的優勢上。

聲明:本文爲徐渡瀘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