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映入腦海的應該是玩水槍的胖子、知道維多利亞的祕密的男人、救落水者的傑克、與託比·馬奎爾友達以上的小李。

除了這些之外,在他身上還有許多趣事,如大家爲什麼會叫他小李子。

在內地在還沒有對外語片引進做規範翻譯的年代,大多數觀衆都是看港臺翻譯。

而港臺的翻譯有兩個特點,一是音譯,二是本土化,所以最早的關於“Leonardo”的翻譯來自臺灣,譯爲“李奧納多”。

後來,內地對外語片進行規範化管理後,又統一將“Leonardo”譯爲“萊昂納多”,但這個改變短時間內讓觀衆難以適應。

久而久之,小李子便成了萊昂納多的別稱,一來是觀衆朗朗上口,二來是容易記住。

其實,萊昂納多這個名字的由來,與他自己有莫大的關係。

他的母親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菲茲美術館參觀時,一副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畫作讓她停住了腳步。

那時他的母親正懷着他,而他在母親靜心欣賞時,開始使勁踢腿,他的父親便說:“這是一種預兆”。

他的名字也就成了萊昂納多,可見,這個小夥子在未出生之時就與藝術結緣。

5歲時就參演了教育片《遊戲屋》,隨後拍攝了一系列廣告。

到了16歲,主演《成長的煩惱》,這部情景喜劇不僅在美國引起收視狂潮,被引進中國後,依舊大受歡迎,成爲一代人的經典。

由此開始,萊昂納多才算真正步入演藝圈,20歲就憑藉《不一樣的天空》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的提名。

1996年上映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讓他榮獲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一時風頭無兩。

而此時的他,年僅22歲,雖然一年後憑藉《泰坦尼克號》紅遍全球,但他從來不是隻有顏值的“花瓶”。

只不過,小李最希望得到的還是奧斯卡的肯定,爲此他視自己的絕美顏值爲糞土。

此前萊昂納多已經被奧斯卡提名四次,包括一次最佳男配的提名,提名的影片分別是《不一樣的天空》、《飛行家》、《血鑽》、《華爾街之狼》。

2016年的《荒野獵人》是他第四次男主角提名和第五次奧斯卡提名,與他同臺競爭的是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

在《荒野獵人》中,小李被折磨的不成樣子,被巨熊蹂躪、被友人活埋,在死去的馬肚子裏禦寒,凡是荒野求生的方式,他幾乎試了個遍。

這番辛苦總算沒有白費,當嘉賓宣佈他是最佳男主角時,全世界爲之落淚,小李多年媳婦終於熬成婆。

從出道到現在,萊昂納多似乎沒有經歷過低谷,小鮮肉的年紀就擁有了人氣和演技,不惑之年又成了好萊塢最頂級的演員。

最爲關鍵的是,他還有一項紀錄,至今還未能找到第二個可以打破的演員,即他與好萊塢十大頂級導演合作過。

如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泰坦尼克號》。

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小李前來試鏡,整棟樓的女孩都跑過來圍觀,詹姆斯·卡梅隆隨即決定啓用,放棄製片方推薦的馬修·麥康納。

事實證明,導演的堅持是正確的,將萊昂納多帶到了全世界觀衆的面前,也讓傑克和露絲成了爛大街的中式英文名。

同時,也向全球輸出了一部經典的愛情片和一首處在金字塔塔尖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

雖然在此之後,打破階級固化的愛情片如過江之鯽,但每當它的主題音樂響起,仍會覺得,它的經典地位很難被取代。

1998年伍迪·艾倫執導的《名人百態》。

與其說這是小李和伍迪·艾倫的合作,不如說這是伍迪·艾倫甜蜜生活的展示,以他特有的碎碎念和黑色幽默來諷刺名流。

嚴格來說,小李在《名人百態》裏的發揮空間並不大,只是起到工具式的作用,來引出花花世界和紙醉金迷。

2000年丹尼·博伊爾執導的《海灘》。

如果用噱頭的方式來描述影片,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島嶼上,有一個神祕的組織,幾個年輕人來這裏冒險的故事。

電影之外,因爲拍攝時不慎破壞了當地島嶼的環境,遭到當地居民的抗議,萊昂納多由此創建了環保基金會,走上環保的征途 。

200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貓鼠遊戲》(又名《逍遙法外》)。

中國也有類似的電影,即杜琪峯執導的《暗戰》,也是講述警與匪之間精彩的鬥智鬥勇。

只不過,《貓鼠遊戲》的格局更大,有對階級的嘲諷和政治的嘲弄,也包含了他日後的許多角色,如精神分裂、投機家、飛行員、犯罪專家等。

2008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謊言之軀》。

雖然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地球上最敏感的地帶,還帶進了反恐戰爭和政治摩擦的主題。

但是,政治只是它的外表,內部依然是反恐故事,然後融合了大量動作和懸疑元素,總體來說,算不上佳片。

2008年薩姆·門德斯執導的《革命之路》。

這是萊昂納德和溫斯萊特繼《泰坦尼克號》後的再度合作,主要講述二戰後美國家庭對經濟和思想的轉變。

戀人、夫妻、情侶、家人所有這些人們無可避免的關係,在社會、工作、壓力以及責任的催化之下,變得走樣甚至糾纏不清,導演用細膩的手法審視這些變革。

2010年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禁閉島》。

該片最大的懸念就是萊昂納多飾演的泰德到底瘋沒瘋,其實我更傾向於泰德沒瘋。

他的病被治好了,只不過不想活在痛苦中,假裝自己病了去做切除前腦葉白質手術。

因爲他在片中說過一句話:“人應該怎麼做,是做個白癡活着,還是做個正常人去死。”

2010年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

“諾神出手,必屬精品”,這次的《盜夢空間》也不例外,豆瓣9.3就是最好的證明。

諾蘭創造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驚悚世界,有點類似於榮格學說,在真實與非真實的多重層面上對觀者構成了挑戰。

快速剪接和敏捷敘事把超現實的世界表現得酣暢淋漓,將虛擬影像技術呈現人腦的意識做到了登峯造極。

2011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胡佛》。

胡佛是美國曆史上最有權力的的人物,在其近50年的任職生涯中經辦過許多大案,曾一手創辦了FBI(美國聯邦調查局)。

出演這樣一個年齡跨度極大的角色,對演技的考驗極大,萊昂納多爲了拓展自己的戲路,拒絕了那些賺錢多的特效影片,自降片酬至500萬,主動致電導演參演。

2012年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被解救的姜戈》。

作爲昆汀的第七部電影,本片依舊延續了他快節奏的敘事風格和凌厲的剪輯模式,以爽來抒胸臆。

小李飾演的卡爾文·坎迪是個兩面派,一面嗜殺成性,一面又是風度翩翩的紳士,頗具分裂的角色,看起來很有觀賞性。

綜上所述,從小李與這十位導演合作的電影來看,幾乎涵蓋了所有電影類型,有喜劇、懸疑、科幻、愛情、傳記、警匪等。

像他這樣的演員是完全態的角色型演員,不會被自身的氣質所限,反而通過所塑造的角色來展現自身魅力。

這樣的演員不會一塵不變限定自己,而是勇於挑戰,能夠不斷抓住機遇突破自己豐富自己。

他們有興趣去嘗試風格迥異的題材,有選擇地塑造與衆不同的角色,所以可以在銀幕上千變萬化,勝任各種題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