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只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 —— 厲以寧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一個生活在城市的女孩嫁給一個鳳凰男。

女孩站在臺上講,她第一次去男友家:茅廁是用玉米杆圍起來的,廁所的紙是用書本的,未來婆婆做的飯是黑乎乎的,農村人的稀飯是可以煮雞蛋的,麪條裏是可以煮玉米的。底下評論炸了,有的人說:這就是真正的農村生活,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人,基本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呀,沒毛病。

有人說:城市女和農村男,本身不在一個檔次上,你要求他融入你的圈子,困難;他要求你進入他的生活,爲難。

兩種人生,兩種狀態,生活背景不同,你能說城市女太作嗎?

她從小錦衣玉食,不知道小麥長在南方還是北方,就像中國人不知道非洲的人爲什麼用手抓着喫飯一樣。可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人撞出了愛情的火花,卻顯現出了另一種現象,貧富差距。

因爲城市經濟發達,接觸到的都是世界前沿的東西,而農村生活樸實而單一,兩者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月薪3萬卻喫不起一頓40元的外賣,這件事是真的存在。

朋友小艾,是從北方村莊來城裏打拼的姑娘,在這個城市上完大專,留了下來,從最初的銷售做起,到現在成爲銷售主管,每月差不多能拿到2萬左右。

工資比同齡人高出許多,但她不敢亂花一分錢,每次花錢都像割肉一樣的疼。

前幾天一起去商場,看到一個很喜歡的口紅,價格在200元左右,試色之後很適合她,但是看到她默默地放下口紅走出櫃檯,我追上去問:“怎麼了,顏色很適合你,怎麼不買?”

她用低沉的聲音說:“200塊錢呢,好貴,我弟馬上要買房了,我不能亂花錢。”

她有一個弟弟,在縣城工作,每月拿着3000多的工資,當時還沒畢業父母就下了死命令:“你弟結婚的時候,你可得拿出一筆錢,我們的錢全用來供你上學了。”

於是小艾畢業後帶着使命努力工作,如今二十五六歲了,全身穿的衣服不到200元。不是她不買,是一想到父母在老家喫着鹹菜供她讀書,她便不忍心一個人享樂。

上個禮拜,她剛發工資,恰好用了3年的手機壞了,看着同事們拿着幾千元的高檔手機,這次她下定決心,準備給自己買一個三四千的好手機。

晚上給母親打電話順嘴提了這事,那邊的母親像是驚到了:“買那麼貴的手機又不能喫,浪費那個錢幹嘛,1000左右的手機一樣用。”

她掛完電話,沉默了好久好久。

在城市每個光鮮亮麗的人背後,都有你讀不懂的心酸。

如今功成名就的主持人,曾講過一個故事,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年冬天,下着雪,由於加班在公交上坐過站了,爲了節省坐車的一塊錢,他步行往回走,走了很久發現迷路了。

雖然在這裏住了兩年,每天回家都很晚了,路況並不熟,只能向路邊的男孩詢問。

之後,因爲是同一方向,兩人同行了一段路。

閒聊中才知道,男孩比自己小5歲,上大三,爲了畢業去日本發展,家人安排他晚上上一小時200元的小語種課,這個點剛好是他上完課的時間。

他捏了捏手裏攥着的一元錢,想着中午喫飯爲了節省2元塊錢,點了一個沒有肉的菜,想着週末做的傳單兼職是不是會被人搶走。

瞬間覺得自己好狼狽!

雖然比眼前的男孩大5歲,卻覺得在他面前卑微的沒有任何言語。

那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現實和貧富的差距。

之後,爲了過的更好,他發瘋似的賺錢,用所有能用上的時間,終於34歲那年,在這個城市買了第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並可以悠閒的坐在星巴克喝一杯咖啡了。

只是他發現,當年一無所有的時候,在路邊喫麪,身邊的同事和喫飯的人討論的都是電視劇情,家庭瑣事。

如今當他坐在星巴克,隨便聽旁邊的聊天,不是聊生意就是談合作。

環境不同,圈子果然不同了,圈子不同,人羣便不同。

結語:

很早以前聽過一句:當你用不起蘋果手機的時候,會認爲拿蘋果的人都在裝,當你買得起蘋果的時候,發現並非如此;當你開不起奔馳的時候,認爲開大奔的人都是在炫富,當有一天開上奔馳,發現也並非如此。我始終相信,這個社會是有階層的,那些你眼裏的奢侈品是有些人的日用品時,你會發現,自己和他們的差距。

當別人一頓飯喫掉你半年的收入時,你會發現,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這個社會富有的人,遠遠超出了你的想象。

爲了縮短貧富差距,爲了讓自己過得更好,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拼盡全力。

馬雲曾說:這個社會沒有什麼公平可言。

面對貧富差距時,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每一年每一天不斷讓自己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

最糟糕的結果是:努力過後,你的終點只是別人的起點時,那也沒關係,至少你曾努力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