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50多天,一直打到當年的10月底,最終結果以直軍主力全部覆滅,吳佩孚南逃而告結束。直系垮臺之後,張作霖揮軍進入了北京,實際上控制了由段祺瑞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的北京政權。此時的張作霖達到人生權利的鼎盛時期,一度成爲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張作霖

那麼,此時的張作霖如果要請你做他的高級參議,你會拒絕嗎?我想,很多人會欣然接受。不過,事有例外。

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和山東督軍張宗昌都曾表示要聘請袁克文做他們的高級參議或顧問之類的官員,但都被袁克文給一一回絕了——二爺不伺候!

張作霖和張宗昌要請袁克文做參議,並非要他做什麼具體的事務,做這個參議也不會給袁克文工作上帶來多大的壓力,而且給的報酬自然不會少,其實張作霖等不過是借重袁克文的資格和名氣而已,達成一種軍閥和文人之間的互惠互利而已。

而此時的袁克文其實是非常缺錢的。

袁克文是袁世凱的次子,1890年生於朝鮮漢城(今韓國首爾),生母金氏是朝鮮人,關於他生母的真實身份有爭議。有傳說是朝鮮公主,袁克文也自稱是“三韓望族”,但據袁世凱在袁克文出生前夕致二姊之家書顯示,其母只是一名普通的婢女,名叫金月仙,本名云溪。

袁世凱

但不管如何,袁克文從出生就註定了他的人生軌跡和別人不一樣。

袁克文出生時,正是袁世凱的仕途開始飛昇之時,此時的袁世凱被晚清名臣李鴻章給看重了,而且在1890年2月李鴻章還給袁世凱寫了“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爲其難”的評語。袁世凱在朝廷上有李鴻章做後臺,可謂是大樹底下好乘涼,無論朝野政敵怎麼攻擊他,他都巋然不動。

這種環境下出生的袁克文,天生躺在了蜜罐、溫柔鄉里,不愁喫喝,不愁金銀,可以逍遙自在地做個王侯公子。更巧合的是,袁世凱寵愛的大姨太沈氏沒能生育子女,所以袁克文出生不久就被過繼給了沈氏,沈氏對袁克文溺愛有加,幾乎到了百依百順的地步,從而造就了袁克文天性頑劣、放蕩不羈的性格。的字也風流瀟灑。

但袁克文和一般的紈絝子弟不同,他風流,但不胡作非爲;他喜歡逛青樓,但不齷齪。他不喜政治,卻喜唱崑曲,好玩古錢,好結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而且十分聰明,兒時就可以一目十行,有過目不忘之才,是位“神童”。袁克文寫得也風流瀟灑,因此袁世凱對他也有些偏愛,甚至一度想立他爲“太子”。

袁克文戲裝

袁克文的一生,猶如三國時的曹植,《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雖貴爲王侯將相家的公子,但無心於政治,無心給父輩們在功名仕途上傳承。不僅如此,袁克文還在袁世凱鬧騰着要復辟稱帝時,曾作諷詩反對父親稱帝(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因此被袁世給關了禁閉,軟禁在北海,一直到袁世凱去世才恢復了自由。

袁克文一生高朋滿座,散金無數,花錢如流水,從未愛惜過錢財。1918年,袁克文到上海遊玩,據說一次花去60萬大洋。袁世凱深知這個兒子的秉性,臨死前託孤給徐世昌,所以袁克文從上海回去後,任大總統的徐世昌要拿柺杖敲斷他的腿。

袁克文除了愛結交才子名士,揮金如土以外,還花錢加入“青幫”,當上了“大字輩”的“老頭子”,在上海、天津等地開香堂廣收門徒,號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袁克文字豹岑,號寒雲,所有又稱袁寒雲。

和曹植、賈寶玉一樣,袁克文對佳人也是情有獨鍾,除原配妻子劉梅真外,他還娶了5個姨太太,那些和他有染又沒有名分的女子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1916年,袁世凱去世了。袁世凱去世後,袁家一落千丈,雖然他從父親袁世凱哪裏分得了幾十萬的遺產,但他花錢如流水,很快就用光了。沒有了錢財怎麼辦,袁克文一來不放下之前豪門公子的架子,二來也不想給政客大佬們低頭,所以拒絕了張作霖、張宗昌等人的伸手。

從此,袁克文就不得不靠典賣之前珍藏的各類名貴字帖,甚至賣字、賣文來維持生活了。袁克文也的確有賣字賣文的資本,他有才情,師出名家,寫得一手好字,張宗昌曾請他寫了一幅中堂,價碼高達1000元銀洋。

袁克文

袁克文雖然揮霍錢財,但也不完全是花在自己身上。民國十一年,潮汕大風成災,死亡十幾萬人。面對嚴重的災情,袁克文曾把自己心愛的字帖賣了賑災,作爲一位公子哥,而且是在他的經濟也不寬裕的情況下,能有這等善舉實屬不易。

令人感嘆的是,這位青幫"大"字輩,一生高朋滿座,散金無數的二公子袁克文,在1931年去世後,家裏竟爲他辦不起喪事。當時還多虧了青幫的徒子徒孫們湊錢,最終幫這位“二爺”出殯。更令人喫驚的是,42歲去世的袁凱文,雖然在政壇無一建樹,但出殯時天津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卻都來爲他送葬。

相關文章